课时作业2 达标练——分层训练押高考
[考点全面练]
1.(2018届高三·长沙四校联考)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记名计算法
B.种群在理想条件下,表现为“J”型增长,其λ值是不变的,且λ≥1 C.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食物、空间等资源的利用率 D.退耕还林、还草导致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解析:选C 记名计算法多用于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统计,不能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在理想条件下,表现为“J”型增长,其λ值是不变的,且λ>1;退耕还林、还草导致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图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 B.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C.图2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 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1中的a特征
解析:选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其大小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所以图1中的c表示的是种群密度,它指的是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而不是种群的总数量。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而年龄组成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所以图1中的a和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图2中曲线开始阶段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之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变成了增长型。某些生物无性别之分,所以也就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
3.如图为某鱼塘中一段时间内一种浮游动物与一种草食性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两种群所需食物种类有部分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草食性鱼在a点时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此鱼塘中浮游动物种群数量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 C.草食性鱼和浮游动物在鱼塘中存在竞争关系 D.人们填鱼塘造田,此举不改变此群落演替的方向
解析:选C 草食性鱼在a点时种群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浮游动物在此鱼塘中呈“S”
1
型增长,其种群数量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草食性鱼和浮游动物所需食物种类有部分相同,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人们填鱼塘造田,此举会改变此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4.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 C.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解析:选D 分解者包括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如草菇)、腐生动物(如蚯蚓)。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自养生物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两种类型。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5.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B.由图甲可知该生物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bc时间段对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对应于图乙中的c点 D.种群增长速率在图乙的b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解析:选C 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根据图甲给出的信息,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bc时间段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说明对应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增长率为0,数量不再增加,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于图乙中的c点。在K值时(c点)种群密度最大,若在此时进行捕捞最易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6.某莲藕池塘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存在3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都含有3个营养级 B.图中所有的生物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该池塘实施莲藕和鱼共同种养模式后,鱼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入莲藕 D.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1 J,则莲藕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25 J
2
解析:选D 图中存在“莲藕→斜纹夜蛾→蜘蛛”、“莲藕→斜纹夜蛾→瓢虫→蜘蛛”、“莲藕→莲缢管蚜→瓢虫→蜘蛛”3条食物链,其中后两条食物链都含有4个营养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而图中没有分解者。该池塘实施莲藕和鱼共同种养模式后,鱼粪便中的物质可以为莲藕所用,但能量不能流入莲藕。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1 J,则莲藕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应按照最短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为20%来计算)1÷20%÷20%=25(J)。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雄鸟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解析:选C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雄鸟的“求偶”炫耀属于种内关系,而不是种间关系;信息传递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8.某兴趣小组调査了某块玉米、大豆间种试验田的基本成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种类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基本成分 玉米、大豆、杂草 人、畜禽、灰鹤、蜗牛、玉米螟等 多种细菌和真菌 A.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垂直结构的复杂性 B.与单种相比,间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D.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可以通过施用性外激素对雄虫进行诱捕,进行化学防治
解析:选D 玉米和大豆间种,分别利用不同高度的阳光,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垂直结构的复杂性。采用间种的农田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比单种的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大豆为根瘤菌提供所需有机物,根瘤菌为大豆提供氮,二者为互利共生关系。利用性外激素对玉米螟雄虫进行诱捕,这种方法是生物防治法。
9.生命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科学家曾共同发表《昆明宣言》,呼吁加强生命条形码领域的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条形码技术有利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B.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