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二、基本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三、设计思路
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科学课程的现状,确立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2、小学科学课程从1年级至6年级开设。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与平行开设的相关科目的联系,也要考虑与7—9年级相关科目的衔接。
3、课程通过三条主线,即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4、课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选取了24个核心概念作为学习的科学知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
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具体目标(方案一) 1、理解科学知识 2、掌握科学方法
3、弘扬科学精神(从科学精神的内涵:理性、实证、分析、开放、民主、批判、革命等方面选点)
具体目标(方案二) (一)科学知识
1、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理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对一些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形成对人体和健康的初步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与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5、通过设计和技术方面的学习,能初步综合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运用工具制造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二)科学能力
1、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比较、判断、归纳、分类、想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科学态度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
2、有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能听
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而且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勇于改变自己的观点。
3、有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并与别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
4、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方案三) (一)科学知识
1、通过对物质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和力,了解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能够互相转换。
2、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多种生物及它们的种类,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认识到人具有高级的脑,使得人成为能够劳动、进行发明和创造的高等动物。
3、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上可以分为不同的圈层,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了解太阳与地球、月球的相对运动关系,知道太阳是地球能源的主要供给者,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4、通过设计和技术方面的学习,知道不同的技术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
5、初步认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认识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断地探索着我们生存的世界。我们周围的世界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因而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了解科学应用到技术中后,由于技术的运用不当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二)科学能力
1、能够识别科学性问题,辨识由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考虑收集证据。
2、能够大胆猜想,有根据地进行假设,根据已有知识与条件进行实验设计,以便能够验证假设。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多种方式收集可观察和测量的资料。 4、能够运用表格、统计图表等形式分析整理数据资料。
5、能够在居于证据的基础上回答关于物体、事件或系统的特性和规律的问题,从自然现象中发现因果关系。
6、能够调动思维进行理性的思考,参与讨论和辩论,
7、了解科学探究使人们认识自然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