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网络 仅供参考阅读
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
接下来,韦伯论述了世俗活动也就是职业的地位的发展。天主教逃避世俗活动,但是新教却认为职业体现了上帝的意志,但当时也认为职业在道德上是中性的,并没有获得特别的重视,甚至还有对世俗活动的仇恨。随着新教的崛起,教义的发展,对圣经的重新理解,职业的重要性也在逐步提高,在为世俗活动进行道德辩护的过程中,路德起着重要作用。路德反对天主教中修道士不参与世俗活动,认为那是逃避责任的表现。他认为职业的合作性是一种胞爱的体现,尽管有着不正确的地方,但是认为职业是上帝应允的唯一生活方式的观念保留了下来,因此,职业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高。
在新教为职业做辩护的同时,并没有承认资本主义,也没有体现任何资本主义的精神,相反,甚至还存在着斗争,而且他们也没有没明白资本主义的真正含义。
韦伯在论述职业概念的发展过程。宗教改革仅是使职业的道德地位变得重要,并得到教会的许可,但是之后是在各个新教的发展中而发展的。其中,路德的职业概念的理解来源于圣经,因此带有明显的传统主义精神。但是路德对职业的理解随着他从事宗教事业的深入而不断加深。开始路德认为职业仅是对于肉体而言,因此它的形式并不重要,而且也不需要过分追求超出个人需要的部分,那是得不到救赎的。路德对职业的理解随着他逐步参与世俗事务而逐步提高,评价也
本文来源于网络 仅供参考阅读
逐步提高。路德对职业的理解总是带有传统主义的精神,认为人应安于现状,到最后这种安于现状等同于上帝的意志,传统主义的影响也使他的思想无法获得太大的突破,路德认为职业是人们不得不接受的,必须使自己适从的神所注定的事。
韦伯认为路德意义上的职业观念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意义并不是直接来源于路德及其教派对世俗活动的理解,因此可以从更易于理解的教派及其思想来研究,这些教派中世俗活动和宗教原则联系更容易理解,而且对天主教的打击也更大。韦伯从政治的角度对这种结果进行解释。路德宗对宗教改革有着重要作用,但没有加尔文主义,路德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加尔文主义的伦理特性同路德宗有很大不同。宗教与世俗的关系在不同的加派中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但是不同差异的影响原因有很多,不仅包括政治历史的原因,也有宗教力量的影响。
韦伯认为任何宗教改革的基础和中心都是灵魂的救赎,而不是伦理观念的改变。我们所想要要探究的从加尔文宗及其他教派的改革中体现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仅是一种宗教改革意想不到的结果。 韦伯力图研究宗教力量在资本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及在历史因素的相互影响中的作用,以及宗教改革的是否可以从经济发展中推断出来,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特别是纯粹政治的发展过程是各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精神并不是宗教改革的产物,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宗教改革前就已存在,因此韦伯所想要探讨的问题是宗教力量是
本文来源于网络 仅供参考阅读
否和在什么程度上影响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质的形成及其在全世界的量的传播。这个问题的研究要从研究宗教信仰形式和实际伦理道德观念之间是否存在和在那些方面存在相互关联开始。并且研究宗教运动通过这些关系影响物质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总的方向。 第四章 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历史上一直有四种主要的禁欲主义新教形式:1.加尔文宗,指其在西欧、主要在十七世纪的西欧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所采取的那种形式;2.虔信派;3.循道派;4.从浸礼运动中分裂出来的一些宗派。在文章的开始,韦伯就指出了所要研究的四种禁欲主义新教,随后韦伯又说明了禁欲主义新教之间的关系以及禁欲主义新教与非禁欲主义宗教之间的关系。这些宗教运动相互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甚至它们与那些宗教改革的非禁欲主义的教会之间的区别也并非绝对鲜明。韦伯举了几个例子进行说明其关系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宗教发展的历史。循道派是从英国国教分裂出来的;虔信派最初来源于加尔文宗后来融入到路德宗;亲岑道夫所领导的宗教集团受到胡斯派和加尔文宗的影响;加尔文宗与浸礼派在初期尖锐对立,后来又紧密联系;加尔文宗与英国国教会关系紧密;英国国教会在某些方面与天主教会关系也是很密切的;清教徒与英国国教的之间的对立最初并不明朗是在斗争中逐渐明晰;这些教会之间正如韦伯所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这些差异与联系的原因是其教义的不同,这也是导致教会分裂鼎力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是有些现象很有趣,实际上不同的宗教却有着很
本文来源于网络 仅供参考阅读
多相似处,比如不同的宗教派系中,某些道德行为有着相同的形式,不同的教义却有着相近的伦理准则,各派的诡辩概法也相互影响。 韦伯这里提出了所要研究的关键及其原因,研究的关键是禁欲主义各教派的教义,原因是1.各派的教义基础虽然在激烈的抗争中消失了,但是这些教义对后世的伦理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2.由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所产生的心理约束力的影响,这些影响转而指导日常行为并制约个人行动。而这些约束力在很大程度上则是从它们背后的各种宗教思想的特点中衍生出来的。
然后韦伯就围绕教义分别研究了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宗、浸礼宗诸派。 A加尔文宗:
加尔文宗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引起了重大的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但是人们在加尔文宗的核心教义上产生了分歧。究竟预定论是加尔文宗的核心信条还是仅仅是其附加条款,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因为判断历史现象的重要性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标准下其重要性也就不同。这一标准可以是以价值为尺度,也可以以信仰为尺度,还可以以对其他历史过往的影响为标准。在本文,韦伯就是从对历史过往的重大影响这一点来说明预定论在加尔文宗的地位的。韦伯也举例对此进行了说明,比如被当做含有政治危险而进行打击,被当做宗教会议的核心等等都可看出预定论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了一些“信纲”对这一教义进行说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 仅供参考阅读
加尔文宗加尔文宗预定论的意义在于上帝,而不是在于个人,即预定论的核心是围绕上帝的,上帝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人类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上帝。预定论,简言之就是人类中只有一小部分被选召而获得永恒的恩宠并能够得救,其余则被罚入地狱,上帝的恩宠是确定的,不因个人的善行或恶行而改变。一切造物,只有一个生存意义,即服务于上帝的荣耀与最高权威。上帝的最高权威是不容置疑的,更不能以世俗的标准来判断和比较。人不能探究所不能明白的命运,不能抱怨自己的命运,只能从上帝的旨意中了解上帝的意愿。预定论中的上帝是一个超验的存在,他规定人的命运,并且不可改变,具有极端的非人性,使得人只能去等待他的命运降临,所有其他力量比如教士、圣事、教会、甚至上帝都无法为他提供帮助去改变什么,这一切导致了人的内心的孤独感。
而天主教会与加尔文宗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天主教认为人可以通过信教,行善悔恶而得到救赎,加尔文宗认为不信教一定得不到恩宠,信教也不一定能得到恩宠,因为上帝预定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 路德宗与加尔文教的区别在于必须信仰上帝的恩赐是可以取消的,也可以通过悔悟后的谦卑和绝对信仰上帝的旨意及圣事而重新赢得的。
宗教的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去魔化的过程,即把魔力从世界中排除出去。这里的魔力甚至包括宗教仪式、圣事等一切迷信的手段。因为不仅魔力的手段甚至其他手段都无法使失去恩宠的人获得救赎,因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