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课件等阶段性、螺旋式提高培训。现在我校教师基本都能熟练地利用word制作教案、编排试卷,利用 PowerPoint制作教学幻灯片,运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网页制作等。这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发展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整合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计算机房走进各学科的课堂,使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另外,学校还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电教中心组织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四)加大科研力度,推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坚持以科研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及其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改革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理论研究方面
各科组、各部门都在着手建立本科组、本部门的教学资源及管理资源库,并立项进行研究。如校长室建立了教师基本信息库、规章制度库、学术资料库等,教导处建立了教学文件库、试题试卷库、学生成绩库等;各科组则建立了课件库、教案学案库、习题库、试卷库等;英语科组的《中学英语资源库建设》、数学科组的《中学数学资源库建设》及李丽文老师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正在申请省级课题立项研究,蓝翠芳校长主持的《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普通中学的实施与研究》及禤惠清主任主持《语文课堂教学中同伴合作和师生互动的研究》分别于2006年被列为佛山市“十一五”规划课题,2007年11月通过中期评估获好评,现正进入第三阶段研究。此外,自2005来以来,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有多篇获得区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市级以上奖励40篇,表于各类刊物15篇发。
行动研究方面
1、日常教学中,老师们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习惯,大家不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教与助教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情感激励的工
5
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了课堂信息传递与反馈,充分提高了教学效益。
2、学校开展“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比赛、班会课优质课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评优等,通过比赛,使老师们自觉地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途径、新技术和新方法,老师们制作的课件精美、实用、操作性、交互性强。其中何顺兴老师的课件《二氧化碳的性质》获省二等奖,廖仲麒老师的《语文教学实录》获省三等奖,江巍老师的课件《环境保护计算机软件》获省优秀奖,蓝翠芳校长的录像课例《Lesson 30 The Pan》获佛山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优质课二等奖,陈建芬老师的课例《独具魅力的面具》获三水区青年教师新课程现场教学大赛第一名。
3、在班会课、学校教学开放日、家长会等重要的展示活动中,老师们都能灵活巧妙地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使听课的老师和家长赞叹不已。
4、日常备课中,各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制作课件,编印学案、教案,并利用计算机的可复制性、可传输性很便捷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达到了集思广益,提高效率的效果。局域网、E-mail、飞鸽传书、QQ等工具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进行思想、教学资源、教学心得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五)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
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校的管理水平。
1、推动了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现代化。学校行政及中层领导干部均能把学期工作计划、周工作安排、各项活动方案等通过校园局域网发到相关的教师电脑中,工作效率高,有效地组织引导师生建设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2、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近年来,通过组织本校老师参加打字、word文档编辑、Flash动画制作、CAI课件制作、PowerPoint操作及网页浏览与交流、网页制作、电教平台应用、电子表格等方面的培训,使绝大多数教师掌握了微机操作方法。在学校的全力动员与支持下,教师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不但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有的还利用休息日自费到社会上学习,形成了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氛围。到目前为止,全校教师参加了计算机初级班、中级班的培训,55岁以下的教师通过了初级班的培训考核,50岁以下的教师通过了中级班的培训考核。全校教师计算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在职教师中,近29人晋升为高级教师,他们也通过
6
了计算机五个模块的考试。目前,我校任课教师中,95%以上的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80%以上的教师能制作课件。学校管理、学籍管理、德育、教学管理等都能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3、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找需要的学习资料,对信息的获取、选择、处理和应用能力大大增强了。我校在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同时,积极组织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信息化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学生的知识面、视野开阔了,学生能编制出的精美的电子板报、网页和动画,学生的电脑制作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我校有34人次在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我校学生代表队参加三水区第一届电信杯计算机知识大赛获一等奖,陈杰超、蔡敏华分获第九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三水区的二、三等奖等。
4、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我校每学期各学科均组织多次示范课、研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每年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日,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专题进行研讨、交流,使老师们在同伴互助中共同发展。
为了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校每学年都开展多媒体教学研讨活动,定期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等。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挥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的窗口和辐射作用。 三、存在的不足与反思及今后三年工作计划
(一)存在的不足
1、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全校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2)要想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还不足。
(3)总体上来说,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及相关技术应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7
(4)多媒体演示平台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5)教师和学生的网页还不够多,功能还有待完善。 (二)今后三年主要工作
1、组建研究机构,加强理论研究。
聘请科研机构的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亲临指导,关心我们每一步的发展,对我们的课题进行反复论证,为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试验指明方向。
2、积极投入,加强硬件建设
进一步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现代化教育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力争从2008年至2010年建成校园网、电视演播系统和远程协作学习交流平台,增加生用计算机数量,并及时更新。加强对硬件设备的管理,做到合理使用,注重维护,提高使用效率。
3、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水平。按照“走进课堂,面向师生,服务教学,支持课改”的原则,通过自主开发和积极引进相结合的策略,以“资源建设,资源整合,资源应用”为突破口,建设一批面向教师的“助教型”资源和面向学生的“学习型”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应用能力的培训,特别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增加高层次的培训,激励教师个人要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提高。中青年教师会熟练地制作课件或专题网站。鼓励教师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课,开展整合课教学比赛活动、优秀课件评比活动,做到有考核、有激励。 5、继续加大课题研究力度
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行动研究、加强立项课题行动研究,争取高级别的课题立项和研究,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成绩已经属于过去,面对未来我们感到责任重大。我校将不断努力,加快建设“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步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敬请广东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调研组领导、专家审议。
8
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验收
自评报告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健力宝中学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