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典文学哲学意识的诗性阐说及诗兴精神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4:40: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古典文学哲学意识的诗性阐说及诗兴精神

古典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既是艺术美的载体,又是哲学意识的诗性阐说。它们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照、儒家积极向上的精神张势、佛禅观照世界的圆融与哲思、道家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滋养以及“兴于诗”的“诗兴”精神,呈现了一种理性精神空间,折射了一种充满自由的诗意人生境界。

标签:古典文学;哲学意识;诗性阐说;诗兴精神

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典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既是艺术美的载体,又是哲学意识的诗性阐说。儒道佛对文学具有显而易见的规范作用,哲学意识和文化思潮的变化往往在核心层面改变着古典文学的本质和面貌。古典文学蕴含了作者一生的理想、追求、情怀,感发人的意志,飞扬着浓郁的“诗兴”精神,同时也折射出哲学思想的光辉,蕴含着精湛的人生哲理和思想。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照和儒家积极向上的精神张势

“天人合一”是东方人普遍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尤其在中国,以儒家为例,《易经》中有“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中庸》有“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而且从人际道德关系推衍到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提出“爱物”的观念。《易传》把孟子爱物的思想概括成“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命题,认为人类应该效法天地自然,把仁爱精神推广到大自然中,以宽厚仁德包容与爱护自然万物,使人类与宇宙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宋儒张载进一步提出“天地万物一体”之说,指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种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也充分反映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受天人合一哲学的影响,中国古代诗人在自然面前,放弃了理性的生硬和意志的骄傲,甚至放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心态,将自己与自然化为一体。不论是《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移情,还是杜甫山水诗与万物“尔汝群物”的拟人,或是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庄周化蝶,甚至是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已经将自己融于自然,并探得了大自然的生命底蕴。在他们看来,人来自自然又归于自然,自然是人类的手足、朋友,是可以晤淡、可以心心相印的友人。中国古典山水诗到了杨万里的“诚斋体”,“人”开始成为山水境界的中心。他将诗人的童心、赤子之心,淋漓尽致地在山水诗中挥洒。他的诗已经是儒家重视群体生活的反映,为山水诗抹上了一道世俗化的色彩。

中国的古典文学创作和诗歌评论几乎一直处在儒家哲学的控制之下。儒家的诗学方向基本上是围绕“礼—乐”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方向而展开的,儒家以“礼—乐”为核心的文化使“诗言志”成为中国诗学传统的主流根本。“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他们强调诗歌既应反映现实,重视其社会政治教化作用,又应感物吟志,情景交融,突出其抒情性;情志并重,功利性与艺术

古典文学哲学意识的诗性阐说及诗兴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1so74nr4q9y6ym8c7oz9pugm7qng700f6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