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阶梯式;用以截留污水中较细小的漂浮物和悬浮物。栅渣由无轴螺旋输送机送至栅渣压榨机进行压榨后。 现场照附图:
4. 曝气沉砂池
经过细格栅的污水进入曝气沉砂池去除水中的沙砾,本期工程设计2系列曝气沉砂池(2格/系列),单格工艺尺寸L×W×H=24×4.5×5.5m,有效水
深H=5.0m;平均流量停留时间T=10.9min。曝气沉砂池设置3台罗茨鼓风机供气,2用1备,单台流量Q=22.5m3/min,风压H=400mbar,功率P=22KW;每系列曝气沉砂池设置一台桥式除砂桁车,采用气提除砂方式;配四台潜水吸砂泵,单台流量Q=42m3/h,扬程H=7m,功率P=3.0KW。砂水混合物经排砂槽送至曝气沉砂池西侧的砂水分离间,经2台砂水分离器分离后,沉砂外运处置,砂水分离器单台处理量Q=20-27L/S,功率P=0.75KW。其它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自撑式不锈钢闸门、出水铸铁闸门、电动单梁悬挂式起重机、叠梁闸等。
5. 初次沉淀池
初次沉砂池采用平流式沉淀池,用于去除部分悬浮物,有机物,以降低生物处理系统的负荷,保证生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设置初沉池10座,单池工艺尺寸L×W×H=50×8.4×4.9m,有效水深H=4.0m,单池池容1680m3,初沉池进水渠道内设有4台潜水搅拌器,电机功率P=1.1 KW,以防止污水中的悬浮物在渠道内沉淀淤积。设计水力停留时间1.51h,安装非金属链条式刮泥机10套,撇渣管10套,用于刮除底部沉淀污泥及撇除表面浮渣。另设有配水花墙(附图右下二),以消除水动能,减少搅动。
6. 生物反应池
生物反应池分为2个系列,共4座,采用A2/O工艺,每座生物池按进水
方向,依次由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组成,各区之间设置隔墙分隔,以形成独立的运行环境,污水在流经生物池各区域时完成不同的生化反应,以实现对水中有机物,氮,磷的降解和去除。设计生物池系统污泥负荷0.08kgBOD/kgSS.d;污泥龄15.64d;总停留时间8.89h。设计每座生物池缺氧区,厌氧区中安装潜水搅拌器7台;好氧区末端安装混合液内循环泵2台;好氧区安装刚玉盘式微孔曝气器5375个。
7. 鼓风机房
鼓风机房位于初沉池北侧、生物池南侧,主要作用是向生物池充氧供气。鼓风机房安装多级离心式鼓风机5台;其中包括3台电动鼓风机和2台沼气拖动鼓风机,在厂区污泥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前,电动鼓风机全部运行,保证生物池充氧供气量。在厂区污泥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后,可停运2台电动鼓风机(设为备用鼓风机),启动全部沼气驱动鼓风机,向生物池充氧曝气。此运行方式可充分利用污泥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用于驱动内燃机-鼓风机系统的能量;同时也可充分回收、利用沼气内燃机产生的热量,加热进入消化池的污泥,使污泥厌氧消化系统正常运转。此方式可大量节省污水处理厂电能消耗,降低运行费用。
8. 二沉池
每系列A/A/O生物池出水经一根DN1800管道分别进入两系列二沉池配
水井,并由配水井均匀分配至8座二沉池(4座/系列)。二沉池,配水井和污泥泵房三者似U型管连接,水位相同。
污水在二沉池内完成泥水分离,上清液排至后续处理建构筑物,沉降污泥排至配水井污泥渠道后,送至每系列生物池北侧的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内。
本工程设计二沉池采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单池内径D=40.0m,有效水深H1=4.0m,池边总高度H=4.5m,单池池容5024 m3。平均流量时二沉池停留时间T=3.62h,表面负荷q=0.83m3/m2·h,固体负荷q'=139.26kg/m2·d。每座二沉池内设置一台半桥式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电机功率0.55KW,每座配水井内设二沉池进水闸门、出水闸门及排泥套筒阀,其它主要工艺设备包括:二沉池排渣手动可调堰门等。 9. 污泥浓缩池
设置污泥浓缩池共2座,其作用是降低剩余污泥的含水率,以减少污泥处理的体积;污泥浓缩池单池直径21m,有效水深4.3米,停留时间15.05h,安装一台中心传动式栅条式污泥浓缩机。 10. 消化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