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作用。
3、D位3挡
在此挡位,执行元件C0、F0、C1、C2工作,如表2-3-2所示(此时B1仍然接合,但由于单向离合器的作用,对顺时针旋转的太阳轮没有约束作用,因此对3挡传动比没有影响)。
其动力传递的路线如图2-3-16所示:动力经液力变矩器(顺时针转动)→超速排输入轴(顺转)→超速行星架(顺转)→(此时由于C0接合、F0作用,使得超速太阳轮和行星架成为一体,因此超速齿圈也以相同转速转动)超速齿圈(顺转)→中间轴(顺转)→前进挡离合器C1和高、倒挡离合器C2同时接合→前排齿圈和太阳轮的转速相同(顺转)→前排行星架以相同的转速旋转(顺转)→输出轴。
当汽车在D位3挡行驶时,由于此时的超速排和前行星排中各自都有两个基本零件相互连接,从而使之成为1个整体而旋转,故此时的传动比i3=1。
4、D位4挡
在此挡位,执行元件B0、C1、C2工作,如表2-3-2所示(此时B2
仍然结合,但由于单向离合器的作用,对顺时针旋转的太阳轮没有约束作用,因此对4挡的传动比没有影响)。
其动力传递的路线如图2-3-17所示:动力经液力变矩器(顺时针转动)→超速排输入轴(顺转)→超速行星架(顺转)→(此时由于B0接合)使得超速太阳轮被固定→齿圈(增速顺转)→中间轴(顺转)→前进挡离合器C1和高、倒挡离合器C2同时接合→前排齿圈和太阳轮的转速相同(顺转)→前排行星架以相同的转速旋转(顺转)→输出轴。此时,只有变速器的超速排在起作用。
5、S位
当选挡杆置于S位时,执行元件工作情况,如表2-3-2所示。其S位的1挡与D1挡完全相同;S位的2挡与D2挡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处于S位2挡时,制动器B2与制动器B1和单向离合器F1共同起作用,从而使前、后排太阳轮组件双向固定(既不能顺时针方向转动,
也不能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既保证按2挡传动路线传动,又保证在下坡时发动机制动作用,其动力传递的路线如图2-3-18所示。S位3挡的传动路线与D3挡完全相同,传动比也相同。
6、L位
当选挡杆置于L位时,执行元件工作情况,如表2-3-2所示。其L位的1挡与D1挡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处于L位1挡时,制动器B3与单向离合器F2共同作用,从而使后排行星架双向固定。这样既保证按D1挡传动路线传动,又保证在下坡时发动机起制动作用,其动力传递的路线如图2-3-19所示。
L位的2挡与D2挡完全相同。同样,其L位各挡的传动比也与D位所对应挡位的传动比相同。
7、R位(倒车挡)
在此挡位,执行元件C0、F0、C2、B3工作,如表2-3-2所示。
其动力传递的路线如图2-3-17所示:动力经液力变矩器(顺时针转动)→超速排输入轴(顺转)→超速行星架(顺转)→(此时由于C0接合、F0的作用,使得超速太阳轮和行星架成为一体,因此超速齿圈也以相同转速转动)超速齿圈(顺转)→中间轴(顺转)→高、倒挡离合器C2接合→太阳轮组件(顺转)→低、倒挡制动器B3接合(后行星架被固定)→后排行星轮(逆自转)→后排齿圈(逆转)→输出轴。
任 务 实 施
经过对几款不同形式自动变速器的学习,不难发现,虽然行星齿轮变速器是由几个行星排组合而成的,但是在具体到各个挡位时往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