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宇宙观的演变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6:10: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宇宙观的演变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

摘要:本文通过记述地心说,日心说,宇宙大爆炸3个主要的宇宙观点及其意义,间接得出宇宙观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地心说 日心说 宇宙大爆炸

正文:人自出生之始,便以一个全新的意识来到了这个神秘浩大的宇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出生,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千百年的时间来,人类一直对我们自身这个神秘的所在充满了向往,虽身处其中,但不得其全观,正好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宇宙奥秘的不断求知探索同时也造就了无数时代的科学精英,对人类历史的推动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我们对世界或说宇宙的观点、看法可以简称为“宇宙观”也即“世界观”。《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尽相同 。

现在关于宇宙观,有人给出一种总结,就是物质的时空观。物质是所谓宇宙世界的唯一主人,即唯一存在实体。空间是由物质的存在而相对存在的,其本质就是无或没有。物质本身是空间的有型形态,一定物质本身之外就是相对空间,或它物。时间就是物质的存在,即物质存在的度量谓之时间。相对论中的时间不过是时钟时间,是人为的用以度量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因而具有在不同物质环境中的变化特征。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所形成的不同世界观,主要还是人们的不同社会地位所致,并不能否定物质与时空的基本问题。

然而,能得出的这个结论(至少现在看来正确)的过程是经过了无数先哲的辛勤劳动留下的智慧结晶积淀而成。我认为宇宙观的衍生、演变大致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而每个时期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下留下了时代发展的印记。

首先是“地心说”。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000多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天层的运动。人类居住的地球,则静静地屹立在宇宙中心。

由于古代人缺乏足够的宇宙观测数据,以及怀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因此他们误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体都是绕着她而运行的。古希腊的托勒密将地心说的模型发展完善,且为了解释某些行星的逆行现象(即在某些时候,从地球上看那些星体的运动轨迹,有时这些星体会往反方向行走),因此他提出了本轮的理论,即这些星体除了绕地轨道外,还会沿着一些小轨道运转。后来,天主教教会接纳此为世界观的“正统理论”。

地心说虽然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学说,但它的功绩不可否认,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是世界上最早的假说—演绎体系。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数学工具去研究和证明,开创了构建精确性理论的先河。在地心说占统治地位的上千年间,由于地心说的统治地位和广泛影响,它塑造了西方人的分析式的思维方式,和不包含伦理观的实体自然观,以及自然研究中应用数学工具的习惯。而回顾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最为推崇的始终是类似哲学政治文学一类,

文人的地位不容撼动,即使理学这个词在过去也是指一种思想,而非今天之数理化,对数字的敏感至少在历史书感受的并不那么明显,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总是以几句评语带过,民众的头脑完全被儒家思想影响,思维僵化,对数学的推崇程度远远不够,相比之下,地心说带给西方人的这种分析思维模式对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为“日心说。通常认为完整的日心说宇宙模型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之前的地心学说的提出因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用来愚弄人们,维护自己的统治。因而“地心学”说被教会奉为和《圣经》一样的经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由于害怕教会的惩罚,哥白尼在世时不敢公开他的发现。1543年,这一发现才公诸天下。即使在那个时候,哥白尼的发现还不断受到教会、大学等机构与天文学家的蔑视和嘲笑。终于,在60年后,约翰尼斯·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雷证明了哥白尼是正确的。在哥白尼的这本书中,他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从而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 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一些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的观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泰寿·勃莱荷,开普勒就是根据泰寿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

事实上,科学的存在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问题是标准与创新的矛盾。一方面,科学知识的出现必然形成相关的评判正误的标准,另一方面,科学知识出现的过程就是对原有标准突破的过程,因此也必然受到原有标准的限制或压制。哥白尼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象的。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 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哥白尼的科学成就,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又转过来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最后是现代,至少维持到现在,一种观测证据最多,最获公认的现代宇宙理论,认为宇宙从极致密状态膨胀到目前的状态,即“宇宙大爆炸理论”。

一种广为认可的宇宙演化理论。其要点是,宇宙是从温度和密度都极高的状态中由一次“大爆炸”产生的。时间至少发生在100亿年前。这种模型基于两个假设:第一是爱因斯坦提出的,能正确描述宇宙物质的引力作用的广义相对论;第二是所谓宇宙学原理,即宇宙中的观测者所看到的事物既同观测的方向无关也同所处的位置无关。这个原理只适用于宇宙的大尺度上,而它也意味着宇宙是无边的。因此,宇宙的大爆炸源不是发生在空间的某一点,而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整个空间内。有这两个假设,就能计算出宇宙从某一确定时间(称为普朗克时间)起始的历史,而在此之前,何种物理规律在起作用至今还不清楚。宇宙从那时起迅速膨胀,使密度和温度从原来极高的状态降下来,紧接着,预示质子衰变的一些过程也使物质的数量远超过反物质,如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样。许多基本粒子在这一阶段也可能出现。过了几秒钟,宇宙温度就降低到能形成某些原子核。这一理论还预言能形成一定数量的氢、氦和锂的核素,丰度同今天所看到的一致。大约再过100万年后,宇宙进一步冷却,开始形成原子,而充满宇宙中的辐射则在宇宙空间自由传播。这种辐射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已经被观测所证实。除了原始物质和辐射外大爆炸理论还预言,现在宇宙中应充满中微子,它们是无质量或无电荷的基本粒子。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找寻这种物质。

大爆炸理论中宇宙始自初始奇点的想法在哲学上也有其不足,但是,大爆炸理论无法回答现在的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前到底是什么样,或者说发生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没有开端。它只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从大爆炸到黑洞的周而复始,便是宇宙创生与毁灭并再创生的过程。这只是一个设想,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理论。为弥补这些不足,人们一方面提出了暴胀宇宙模型,再进一步追溯到时空创生。这颇类似于中国古代老子的道德经中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易经中所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同时有的天文学家对此也提出异议。对整个大爆炸理论提出怀疑的同时,又提出了其它宇宙模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稳恒态宇宙论。

稳恒态宇宙论由英国天文学家邦迪、戈尔德和霍伊尔基于不同的思路几乎同时提出。他们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整个宇宙的图景是无演化的。由于稳恒态宇宙模型不需要时间本身有什么开端,因而不会遇到宇宙年龄的问题,也不必引入繁琐的物理假设。但是,稳恒态宇宙论致命的问题是难以解释宇宙膨胀的事实,也不能回答创生的物质究竟从何而来,在科学和哲学上都难以令人信服,所以稳恒态宇宙论便日居下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便很少有人相信它是宇宙的真实写照了。

科学就是如此的不断打破,改进,每个时代总会有一些不满于现状的人们,孜孜不倦地寻找更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标。从反对地心说的哥白尼到颠覆20世纪物理的爱因斯坦,到量子理论的产生,一种新的理论产生,经过一段时间推移后,新的理论变成了旧的理论,开始出现新的声音,当初的革命者变成了旧理论的拥护者,成为了新生一代的阻碍,再不可避免的被取代。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周

而复始,人类也正因为了这不断的自我征服、不倦的探索而不断发展、超越,人类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进步和惊人的一系列成果。对宇宙的认识与探索,一方面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进步和视野的拓展,一方面对自然的探索所诞生的科学成果极大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浩瀚的宇宙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无际无边,深不可测,就像人类的雄心。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 [ 2] 《天体运行论》

[3] 《现代宇宙观的演变及趋势》韩民青 [4] 《自然杂志》

搜索更多关于: 宇宙观的演变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 的文档
宇宙观的演变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2b3o1c65x9bpag88o1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