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语文_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30 5:12: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体现了樟树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的外在特点,同时运用对比突出了樟树有永保香气和永不招虫的可贵之处。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在表达对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的同时,抒发了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重点指导“搬”字的书写,结合上下文

理解“瞻仰”等词语的意思。

2.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通过朗读体会樟树的特点,感受其可贵品质和象征意义。

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领会对比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樟树的特点和可贵之处,领会对比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经常说“温故而知新”,同学们今天先考考大家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不牢:我们在课文和古诗中了解过很多树木,谁能想起来?

分享一下。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植物的突出特点,尤其是精神品质。

总结:很多诗文看似是在描写一种植物,其实更多的是为了突出植物的精神品质。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种新的植物——樟树。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本节课的词语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接下来我要考一考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

看白板读词语 自读——指名领读。

2.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让你觉得不好读不好理解,可以提醒一下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前后文理解“瞻仰”。

2.本课生字你觉得哪个字不好写?起来提醒一下同学们怎样写得正确、美观。

教师:范写“搬”字,同学写一遍。 3.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过渡:同学们看白板,这就是宋庆龄的故居,能看到樟树吗? 周恩来觉得房子有点小,想让宋庆龄搬家,可是宋庆龄怎么说? 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那么,为什么会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我们合作探讨一下,回答一下问题。

①课文中用哪些词语、句子描写了樟树?归纳樟树特点。 ②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这两棵樟树? ③第五段开头为什么要写石榴树? 4.学生发言,引导归纳特点:

相机出示板贴:四季常青、蓬蓬勃勃、永保香气、永不招虫。 评价:同学们抓重点词语非常到位,一下子就找到了樟树的特点。

三、精度感悟,领悟表达

1.我们所找到的这些特点从外形上来说有哪两个? 学生: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朗读指导:读到这里,你感觉樟树怎么样? 老师:读出你的感受,旺盛的生命力。

2.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两棵樟树,那你还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你心目中的樟树? 学生自由发言

白板出示词语:粗壮 稠密 崇敬 瞻仰 蓬蓬勃勃 繁衍后代 学生齐读词语,积累好词。

3.除了樟树旺盛的生命力,更打动我们的是它的内在品质 生:永不招虫,永保香气。 师:哪些语句描写了这两个特点? 指名朗读,分享感受。

4.为什么第五段开头要写石榴树呢?

小学语文_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2j1w1fob74n25q6ny0j2r4yi9c8on003t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