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沙漠玫瑰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沙漠玫瑰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4.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学习全面地看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沙漠玫瑰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主要内容。 2.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沙漠玫瑰”的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
有关沙漠玫瑰不同情况下的生长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1. 大家都见过玫瑰话吧,说说玫瑰花什么特点。是啊,心目中的玫瑰鲜艳欲滴,娇艳动人。这样一种花卉怎么可能在条件恶劣的沙漠里生长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个究竟。
2.展示沙漠玫瑰在无水和有水浸泡的情况下的样子(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片等),用饱满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3.揭示课题,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简介沙漠玫瑰的资料。
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或蓝细菌共生的复合体。有500多属,26000多种。地衣适应环境能力很强,能耐高温、低温、干旱等,因此,无论高山还是平原,是森林还是沙漠,从严寒的南北两极到酷热赤道,都能找到地衣的踪迹。在岩石上、在树皮上、在苔藓上、在土壤上甚至其他植物不能生长的地方,地衣能活。 4.作者简介。
龙应台(1952~),著名女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批评家。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高雄大寮。从《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1984.11.20《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开始,龙应台走上以杂文写社会批评的写作路线。 1986年,龙应台离开台湾返回德国定居。1995年,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副刊开辟“龙应台专栏”,在大陆引起广泛讨论,并于当年获得上海文汇笔会第一届文学散文随笔奖。现任香港大学传媒及新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在欧洲、中国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认真听课文朗读,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jué chéng shèng 倔强 盛水 茂盛 舒展 积蓄 蕴藏 实实在在
(2)找出全面介绍“沙漠玫瑰”特点的段落,并说说“沙漠玫瑰”的主要特点 。
针叶型,像松枝。 泡在水里,第八天会活 ; 把水倒掉,会枯萎。藏一两年,泡水又会复活。
“沙漠玫瑰“虽然出生在恶劣的环境,而且貌不惊人,但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缺少水份时就干枯,待到水份充足时,还能复活。
2.学生分段朗读,并写出每段的意思,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一(1)朋友送给“我”一朵沙漠玫瑰,它的样子奇丑无比,但我从说明书中了解到为什么称之为“沙漠玫瑰”,并了解了沙漠玫瑰的习性。
二 (第2、3段)主要写了“我”按照说明书把沙漠玫瑰放进一个大玻璃碗浸泡并仔细观察的经过。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有一点绿的感觉;第三天,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让我们渐渐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直到第八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三(第4、5段)穿透事件表象,归纳其中反映的问题,再深入分析问题的形成。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全文首先说朋友从以色列带回一种“沙漠地衣”,这种地衣没水时是一把枯萎了的干草,很难看。慢慢吸足水分,就变为“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由衷地赞美了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课文告诉我们要学会历史地看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汉字。
jī xù yùn cánɡ jué jiànɡ shū zhǎn ( ) ( ) ( ) ( )
2.想一想“沙漠玫瑰”的复活过程,再把下面的句子整理通顺(在括号里填序号)。 ( )是一种绿的颜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 ( )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
( )绿色延伸到所有的枝丫,层层舒展开来。 ( )有一个中心,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
( )慢慢地舒展着自己,看得出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 (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3.缩写下面的句子。
(1)从以色列回来的朋友送给我一把像干草一样的沙漠玫瑰。
(2)出现在我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
参考答案:
1.积蓄 蕴藏 倔强 舒展 2.(3)(1)(5)(2)(4)(6) 3.(1)朋友送给我玫瑰。
(2)出现在我眼前的是沙漠玫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2.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学习全面地看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