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的修辞手法,静景动写,自然景物为之灵动活跃。“试比高”反映了当时的雪越下越厚,越积越高,给人以群峰高原逐渐增高直插云霄的感受,更反映出他积极昂扬的内心情怀。
(3)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上阕,注意读准轻重缓急,再次品味诗意和语言的妙处。
播放朗诵录音:“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部分。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千里”、“万里”朗读时要适当延长,读慢一些,表达出意境的开阔。“望”字要重读,“长城”“黄河”要延长声音并略加重音。“莽莽”、“滔滔”要读出雄浑的气势。 2.再听配乐朗诵,请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北国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然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
想象途径:首先勾勒长城、黄河、远山、高原的轮廓形象;其次使画面还原于动态的环境之中,大雪纷飞,河流封冻,远山似在舞动,高原似在奔驰;最后给画面着以细部的颜色以及渲染整体的氛围。
2.欣赏配有画面的配乐朗诵,请学生跟读并思考: 上阕在已经具体描写了雪景,为什么还要宕开一笔写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想像雪景:雪霁天晴,日光雪光交相辉映。皑皑白雪宛如给大地穿上洁白晶莹的衣衫;旭日映照,又好似给大地披戴上鲜红透明的外衣。写实结合想像,原先沉闷的雪景霎时焕然一新,读来心灵为之振奋。
想像之景另有意味: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暗示对革命美好前程的希望和信念。
再读上阕,指导学生读出字里行间作者所融注的深厚思想感情。 3.研读下阕
(1)上下阕中哪一句话起到过渡作用?
全词以“望”、“惜”作为上下两阕的两个领字,前者领起对景物的描写,后者领起对英雄人物的评价。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上下阕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全词浑然一体、严丝合缝。
(2)壮美的祖国山河孕育了优秀的中华儿女。自古以来,英雄辈出,他们的功过是非当如何评价?尤其对封建帝王,更是难以断定。那么诗人又是怎么评价他们的呢?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这五位帝王的历史功绩,教师做适当补充。
五位有影响的封建帝王曾经建立过辉煌业绩,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但也都犯了致命的错误:穷兵黩武,横征暴敛,
将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其功过从“略输”“稍逊”“只”等词可以看出。然而作者并未做史书式的评价,而用满含感情的“惜”字,可谓一字千钧,力透纸背。 (3)“惜”字中包含哪些复杂的感情?
“惜”中有褒: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长于武功,都是中华豪杰。
“惜”中带批:批评他们短于文治,他们的不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惜”中含信:赞美当代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相信他们必将超越前人。 (4)诗人认为哪一位帝王最缺乏文采?为什么? 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4.质疑问难:
(1)诗人认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多媒体放映记录片段:
播放工业、农业、国防、水利、科技等不同领域人民大众所创造的种种奇迹。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大众为当代真英雄的说法非常正确,感受到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中,中国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才能取得胜利。
指导学生齐读下阕,提示:
过渡句,要读出豪情;“惜”字要延长音节重读,语词略带低沉,体味并表达出丰富的意味。
(2)本词旨在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那为什么还要大书雪景,评点帝王呢?
作者大笔挥洒,极书北国雪景,然而并未停留在雪景上,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独特的想象:茫茫冰雪世界,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后红装素裹的瑰丽景象。顺理成章的引出叹服于自然美景的英雄人物,达成到评价封建帝王的过渡。功绩卓著的英雄一世的历史的巨子已经灰飞烟灭。更何况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在历史上留下种种遗憾。相形之下,唯有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因此,写景是为后面抒情议论作基础,评说古代帝王的不足,则为了衬托出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三、迁移拓展
思考比较下面这段描写雪景的文字和本词上阕部分的区别。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