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二)
1.(2019·德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9分)
[双调]水仙子·咏竹
马谦斋
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渭川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 文湖州是个知音。春日临风醉,秋宵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
【注】 ①渭川:渭河,古渭河流域以盛产竹子著称。②“花开”句:传说凤凰喜欢竹子。③文湖州:宋代著名画家文同,字与可,以善画竹而闻名。曾为湖州知州,故世称文湖州。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句抓住竹子的外形特征和独特的生长个性进行阐发,表达作者对竹子的赞赏。 B.“花开”句运用凤凰喜欢竹子的典故,竹子花开自有凤凰来寻,用凤凰的高贵烘托竹子的高洁。这与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表现手法一致。
C.“文湖州”句借文湖州画竹,表明文与可是竹子的知音,也是我的知音,委婉表达对竹子的喜爱。
D.作者是在咏竹,又不止于咏竹,更是借竹抒发孤芳自赏之意,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D [D项,“孤芳自赏之意”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不当,作者借咏竹表明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2)赏析“春日临风醉,秋宵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这三句的妙处。(6分) 答案:①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对竹子不同时候的姿态进行了生动的描摹;②赋予竹子鲜明的人格色彩,营造了空灵飘逸意境;③进一步抒发了对竹子的赞美之情,深化了诗歌主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018·自贡二诊)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9分)
江边晚望 刘秉忠
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 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 千古周郎馀事业,一时曹孟谩英雄。 东南几许繁华地,长在元戎指画中。
【注】 ①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随忽必烈南征北讨,这首诗
②
③
①
①
②
③
歌应写于长江边。②元戎:指忽必烈,当时还未即位当皇帝。③画:通“划”,筹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由晚望江景,引出对历史和现实的评说,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 B.五、六两句用典,表达了对周瑜的历史功业的羡慕之意,赞美曹操是真正的英雄。 C.最后两句写如何攻打偏居东南的南宋,早就已经在忽必烈的准备和谋划之中。 D.后四句,把千古公认的英雄与现实的豪杰两相对照,表达了对忽必烈的赞美之情。 B [B项,“羡慕之意”“赞美”错,“馀事业”是说周瑜功业还没有完成,“谩英雄”是说曹操也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2)本诗首联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首句用“白”“青”“红”等颜色词,抓住景物特征,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傍晚景色的灿烂多姿;(3分)第二句用一动词“动”,准确传神地刻画了老树、沧波在秋风中的飘摇动荡之态,境界苍茫雄壮。(或:意象色彩鲜明,构成绚丽苍茫的意境;动静结合)(3分)
3.(2019·深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
韦应物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 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 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 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 B.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 C.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
D.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 D [D项,“意象绚丽丰富”错,应是语言毫无雕饰,用平常语写出不平常的意境。] (2)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6分)
答案:①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喜悦之情)。“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②打通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③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现在的情景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每点2分)
4.(2019·佛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雨过偶书 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注】 ①熙宁七年(1074),大旱。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王安石仍六次上书,自请罢相,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进京为相。本篇是他回到江宁后得雨而作。②霈然:雨量充足貌。③岁功:一年的收成。④枕簟:竹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甘”“洗”“共”三字生动地写出雨降临及时,雨势酣畅,人们欢欣鼓舞的反应。
B.第五句“分”字准确写出雨后云雾散去,星斗渐现,且以“风雷静”突出了雨后的宁静。
C.第六句写出雨后凉意怡人,而室内枕簟却被闲置一边,诗人借此表现了自己心境的落寞。
D.这首诗语带双关,托物言志,通过描摹雨态、雨势及其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作者的另一首诗《登飞来峰》也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C [C项,第六句写的是雨后新凉,房间中的枕席也令人感到舒适,符合王安石自请外放的淡然豁达。“心境的落寞”理解有误。]
(2)诗的尾联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尾联诗句字面上写浮云在霖雨解除旱情后就回归深山,写出浮云明白进退之趣。(2分)“谁似浮云”表面上是疑问谁似浮云,其实是暗指诗人自己。诗人肯定浮云,表达出做官就要有为民为国造福的思想。(2分)“谁似浮云”也是反问,表达自己不会像浮云一样,
④
③
②
①
稍有小成就功成身退,而是会继续努力进取,为国为民造福。(2分)
5.(2019·成都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着。
A [A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 (2)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请简要赏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答案:①由近及远写景,层次分明。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是近景;片片轻鸥,逐流飞翔,是远景。②运用叠词,有韵律美。③运用反衬,以蝶鸥自在轻快反衬诗人心情的沉重。(每点2分)
6.(2019·太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发商水道中 陈与义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 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②
③
①②
③
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