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练习题四
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在课程论
2.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本理论,基本品格 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校内活动 B.实践活动 C.认识活动 D.课堂活动
4.(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5.“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C.知情意统一
D.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6.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7.教学原则中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是指教学要把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要结合知识和技能中的德育因素。下列能够体现这一原则的情形是( )。
A.刘老师在语文课上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对赤壁之战的历史和周瑜的人物形象也进行了讲解,使同学们很受启发
B.李老师在历史课上讲民族英雄岳飞时,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得同学们受到了感染
C.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镭”元素时,向学生介绍了元素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使同学深受教育
D.赵老师在地理课上讲到山西的风土民情时,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黄河的发源进行了讲解,使学生们对我国北方的自然条件有了更深的了解
8.关于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分重视学科知识方面的目标,忽视学生的需要
B.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单一功能,未能体现出学科发展的整体目标 C.过分重视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而忽视了未来生活的需要 D.过分注重了教程而忽视了学程
9.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判断题)
10.应用讲授法讲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连接。(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形式教育论主张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在乎学习的实用意义;而实质教学则强调教学的任务是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所以选择C。
2.【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3.【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教学活动根本上属于认识活动。
4.【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其中理解教材为中心。
5.【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经验的获得主要指掌握知识,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现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6.【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答案】BC。中公讲师解析:A和D只讲授了知识,并没有渗透德育。
8.【答案】ABD。中公讲师解析: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有:(1)过分重视学科知识方面的目标,忽视学生的需要;(2)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单一功能,未能体现出学科发展的
整体目标;(3)过于重视未来生活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4)过分注重了教程而忽视了学程。
9.【答案】√。中公讲师解析: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是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教学思想。
10.【答案】√。中公讲师解析: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自己的独立思考上的,教师在应用讲授法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连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