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 D.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
B.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1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 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15.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认为,小有小的凭借,大有大的凭借。比如“ ”,那么就只能承载草芥;而学鸠不理解,所以对大鹏的行为提出“ ”的质疑。 (2)《琵琶行》中多“月”。其中,用来渲染一种静寂寥廓环境氛围的一句是“ ”,用来渲染一种孤寂凄寒环境氛围的一句是“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向写人过渡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 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 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 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B.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C.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D. 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18.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B.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C.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D.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上下纵横近万公里, 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 B. 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C. 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 D. 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20.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6分)
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某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报道。这个标题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但在许多读者赞赏的同时,也有不少读者持否定态度。请谈谈读者赞赏和否定的理由各是什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夏天,某单位组织了一次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当志愿者们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却意外收到了一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下面的话——
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或者以后你们给我钱,我们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你们带来的书和文具,我们不喜欢,谢谢。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1.C.A项“不‘外求光辉’”错,原文是说“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B项新进作家写骈俪文在文中没有根据。D项文中是说“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2.C.不是举例论证是比喻论证。 3.C.文中是说用“僻典”,且不是所有的用典跟情感都没有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第4小题3分,其它每小题6分,共15分) 4.B.“觉得亲情容易得到”于文无据,“可以暂时不必在乎”也是曲解。 5.参考答案○1比喻。把追求让自己错失尽孝机会的事物等比喻成“刺”“绣花针”,把牺牲亲情获取的成功、事业等比喻成“美丽的图画”。 ○2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年轻人只顾自己的事情而不懂亲情不珍惜亲情的现象。 ○3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评及痛心之情。 (不围绕比喻及其表达效果作答不给分。每点2分,意思对就可给分)
6.参考答案:○1胡文阁的水袖。具体的水袖,因为买水袖,胡文阁失去了给母亲买生日礼物的机会。 ○2我的“水袖”。抽象的水袖,具体指我年轻时自己的事情。因为觉得自己的事情重要,我错过了陪母亲看月季花的机会。 ○3年轻人的“水袖”。抽象的水袖,具体指年轻人心中的事业、爱情、婚姻、子女等。年轻人为了追求这些事情而忽视或不珍惜亲情。(从“具体”和“抽象”两个角度答也可以,注意“紧密结合全文”)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A.原文是“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注意“推动”二字,未然变已然。 8.C.A项原文是“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未然变已然。B项不是“高校”努力构建,构建的主体是“教育部”。D项“不建议”在文中无据。 9.○1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 2专业建设方面: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
3教材建设方面: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 ○
4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
5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答对一点1分,五点6分。意思概括对即可) ○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10.B.(注意陈述对象)
11.A.文中“进士第三”是指在“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 12.D.原文表达的是严嵩置夏言于死地。 13.(1)徐阶和仇鸾曾经在一起值班,严嵩想借助仇鸾的事情排挤徐阶。(“同直”“因”“倾”三个词语各1分,句意2分) (2)徐阶告诫陆炳说:“如果不谨慎,一旦牵连皇子,国家怎么办?”(“即”“一”“如…何”“宗社”各1分,句意完整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14.C.作者并没有嘲讽卖松人,只是进行规劝,晓瑜。
15.参考答案:○1本诗“婉”体现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语委婉。 2本诗的“讽”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诗人所讽喻的是:一切像松树一样正直而有才○
干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绝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之人的重视,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之人。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语言含蓄委婉。第一点答“象征”也对,结合全诗对“婉”“讽”理解对就可给分,答对一点3分)
(二) 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3)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D. 18.B. 19.C.
20.○1 “莘莘学子”改为“学子” ○2“高足”改为“弟子” ○3“垂念”改为“感念” 4“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 ○5“希望”改为“祝愿” ○
(该对一个1分,修改内容仅供参考)
21.赞赏:第一个“莫言”实指莫言本人,第二个“莫言”是“不要说”的意思。第一句意思是“莫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是对莫言文学成就的肯定,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褒扬;第二句意思是“不要说是绝后的”,是对莫言本人的鞭策,希望他再接再厉,同时也是对其他中国作家的鼓励,鼓励他们也能像莫言一样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获得国际大奖。可以说“成也莫言”。(从文学的角度理解) 否定:“莫言”一词的多意性,容易让读者产生歧义理解。比如,可以理解为“莫言的成就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也可理解为“莫言的成就不是空前的,也不是绝后的”,也可理解为“莫言的成就是空前的,但不是绝后的”。作为新闻,这不符合新闻标题表意准确、易懂的要求。可谓“败也莫言”。(从新闻的角度理解) (意思对就可以给分,每一点3分) 22.略 附一
《明史·徐阶传》译文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1523)考取进士第三名,性情聪颖机敏,有权术
谋略。
皇太子出阁读书,皇帝召拜他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遭逢母亲丧事归乡。守丧期满,被提拔为国子监祭酒,不久调任吏部。旧例,吏部总是大门紧闭,接见下层官吏不多言语。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咨询边塞腹地要害,吏治民疾。他们都高兴自己被徐阶赏识,愿意为其所用。尚书熊浃、周用都看重徐阶。周用死后,闻渊接替他,以前辈自居,做事独断。徐阶不乐意,恳请将自己调出以回避他,被任命兼任翰林院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
皇帝明察徐阶的辛勤,加之唯独他所撰写的青词合乎圣意,召他值宿无逸殿,赐给飞鱼服和宫廷饮食,皇帝对徐阶优礼不断。朝廷推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意,不想徐阶离其左右。
严嵩恃宠弄权,猜嫉加害同列。因为仇视夏言,置其于死地,而夏言曾推荐过徐阶,严嵩因而忌恨他。一天皇帝单独召对严嵩,谈及徐阶。严嵩缓缓地说:“徐阶缺的不是才干,仅多二心罢了。“大概因为他曾奏请册立太子吧。徐阶岌岌可危,考虑到不能与其争执,于是谨慎事奉严嵩,而且更精心撰写青词迎合皇帝心意,不久晋升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秘密上书告发咸宁侯仇鸾罪状。严嵩认为徐阶与仇鸾曾经共执政事,打算以仇鸾事打倒徐阶。待听说仇鸾的罪行是徐阶告发,才愕然作罢,但对徐阶更加猜忌。
皇帝诛杀仇鸾后,更重视徐阶,屡次同他谋划边疆事务。当时商议减去仇鸾所增加的卫兵,徐阶说:“不能减。京营积弱的原因,终不在疲乏而在于闲散,应当做精选淘汰,提取他们的粮饷作为奖赏的花费。“都听从了徐阶的意见。徐阶一品三年满期,功勋有加,任柱国;六年考满,并任用其子为中书舍人;第九年,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被打入锦衣卫的牢狱,严嵩嘱托陆炳追究主使人。徐阶告诫陆炳:“如果不谨慎,一旦涉及皇子,宗庙社稷怎么办!“又说了令人害怕的话劝阻严嵩:“皇上只有两个儿子,必定不忍心开罪于皇子,以回答你的质询,以此来向您道歉,问罪的只是左右朝臣。您为什么要公开同宫邸结仇怨呢?“严嵩闻言惊恐,才算了结。倭寇蹂躏东南,皇帝几次询问徐阶,他力主发兵。又念及边关士卒苦于饥饿,奏请征收京都辖区的麦子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往宣府,从紫荆输往大同。皇帝很高兴,下诏实施这个方案。
万历十一年,徐阶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文贞。
(来自网络)
附二
于武陵《赠卖松人》赏析
唐代的长安是豪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尚。“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在待价而沽的浓香艳色中,居然连“瘦叶”、“淡花”的松树出现了;于是诗人产生了感慨,叹息卖树人的这种行为不合时宜。 诗题为“赠卖松人”,就从卖松人这一角度来着笔。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首联是说,把松树拿到集市上去卖,我相信你的真实用意是好的。
卖松人把松树作为商品送入市场,和桃树与李树去竞争,意在求利,结果却不能达到目的,这件事的本身就具有讽刺的意味。诗人借题发挥,用婉而多讽的语言寄托了自己的情愫。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颔联是说,你想把这深山溪边耐寒的松树,卖给富贵的人。 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囷,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高尚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颈联是说,窄长的松叶虽经过几度风霜,但春天开放淡淡的花儿不好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