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4页
无利害关系 适 应
有效 次 问 初 可变 有效 问题关注应对 题 评 评 有 利 无效 害 不可变 情绪反应 情绪关注应对 关 (不适应) 系 无效
(三)应激反应
1、1、生理性应激:分析:1)应激反应中的生理变化
应激源(生物、理化、心理社会性刺激) 大脑
下丘脑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 垂体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前叶 后叶
支气管扩张 皮肤 肾脏 周围血管 ACTH 抗利尿激素↑ 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率↑血压↑ 苍白 肾素分泌↑ 血管收缩 肾上腺皮质 水潴留 扩瞳、出汗
代谢耗氧↑ 发冷 血管紧张素↑ 血压↑ 盐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糖原分解
钾排泄、 抑制免疫反应 钠再吸收 血糖↑
血压升高 蛋白质分解
氮平衡失调 抑制炎症 血小板生成↑
2)意义:调动和积蓄身体能量与外界刺激抗衡,严重的应激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失衡以至于产生病理性改变。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5页
2、心理性应激反应:应激的反应有积极的和消极的
1)情绪反应 分析:(1)焦虑——事件发生前;焦虑对活动的影响。 例:考试;手术等。
(2)恐惧——事件前或事件发生中;恐惧的意义。 例:行车、疾病、歹徒等。
(3)抑郁——事件发生后;抑郁的严重后果。 例: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
(4)愤怒——刺激发生后;对愤怒的控制有积极意义。
例:挫折事件;人际矛盾等,几乎每天都不可避免(与焦虑、恐惧等
不同)。
2)认知反应 分析:“急中生智”或“急中丧智” 3、行为反应 分析:(1)依赖——个体表现为退化,处处要别人帮忙
(2)失助——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状态。 (3)躁动不安——心理基础是焦虑、恐惧 (4)攻击或敌对——心理基础是愤怒 例如:自然灾害、路遇歹徒、人际矛盾 (四)应激反应的结果(结合教材) 1、适应——健康
躯体疾病 2、不适应——疾病 心身疾病 精神疾病 三、心理应激与健康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四、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分析:1、病历谱的改变——由本世纪初的肺炎、结核病、营养不良转为冠心病、脑血管
病、癌症。
2、心理社会因素在心身疾病中起重大作用 3、我国医学心理学家给心身疾病的定义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
(三)常见的几种心身疾病 1、原发性高血压
分析:1、病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生物因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