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东海岛东海大道东海中心商务区控制性详
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规划背景
目前湛江正积极响应《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的政策引导,湛江作为粤西地区的“龙头”城市,城市的发展促使其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发挥积极的作用,《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中对湛江尤其对于东海岛科学开发城市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建设目标及要求,因此东海岛在湛江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东海岛总体规划“一城、三区、三基地”的定位,为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工业新城,在东海岛工业发展的同时需发展配套相关商业、居住集中区域。根据区管委会工作要求,东海岛东海大道南侧中部组团范围内近期计划建设中心商务区、星级宾馆、写字楼、东海中学及搬迁村庄村民安置区等重点项目,因此,该用地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后续的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交通和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为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规划任务书。
二、规划名称
湛江市东海岛东海大道东海中心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规划范围
用地位于东海岛东海大道南侧、规划东山大道西侧、规划湖东大道东侧,用地面积约5.44平方公里(以具体红线为准)。
四、规划依据
1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5、《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6、《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7、《湛江市东海岛总体规划(2013-2030)》(正在报批); 8、《湛江市东海岛新城竖向、排水、中水及防洪排涝专项规划》(正在报批)
9、已批准实施的相关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各类规划; 10、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11、相关政策与政府文件。
五、规划阶段
根据湛江市总体规划及东海岛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分两个阶
段:
(一)规划研究阶段 1、功能定位
研究东海中心商务区地块的功能定位和容量需求,进一步优化本组团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功能配置,确定合理的用地结构比例以及建设用地规模。
通过对发展目标、功能用途和项目需求进行认证和策划,满足社会需求,使得规划内容更能适应长远发展、经营城市的实际需求,使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为今后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确定提供参照。
2、空间布局
根据现有资源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充分考虑本组团与东海岛之
2
间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密切关系,结合功能定位,提出相应的功能结构规划方案。主题功能分区与特色风貌段落,空间格局与布局(轴、带、廊、片、景区),对城市设计提出指导性意见,并附有关表现图和鸟瞰图。
3、土地使用性质
对组团内商业、居住、配套、绿化等各类性质土地提出相应的空间布局规划,并对本组团土地利用规划强度进行控制。
4、人口安置
本组团按照区管委会相关要求,计划安置东海岛石化园区部分搬迁村民安置区,特别是东参村搬迁安置居民(安置人数以相关统计部门数据为准),同时考虑外来人员的适当集中居住提出规划建设安排。
5、景观规划
确定中央商务区公园及商业步行街两旁的景观设计原则,并适当保护。利用东海岛本土文化特色打造本组团特有景观。
6、交通组织
重点考虑地块内东西、南北方向的交通组织以及与东海岛其它片区连接和通向市区的便捷性,避免将来交通拥堵。
7、市政设施规划
对本组团内的主要市政公用配套设施进行规划。 8、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引导
对中央商务区进行具体的城市设计,对其建筑风格、体量、造型、色彩和整体轮廓线特别是夜景灯光等提出要求。
9、 项目策划 提出国内外可以吸纳的实例及其成功经验,可采纳的主要举措和对实施效果的表现,并注意可落地性和经济性原则。
3
(二)建设用地控详规划阶段
规划编制要按照临沂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规划重点如下:
(1)确定“六线”规划控制体系,包括确定各级主次干道、支路的红线宽度、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2)划定规划管理单元,确定各单元及地块的强制性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包括规定各地块土地使用、建筑容量、交通、配套设施、高度要求及其他控制要求。
(3)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确定主要工程管线的走向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确定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布局、用地面积。
六、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一)优化用地布局,做好整合规划
1、详细进行现状资料调查和收集,分类梳理用地的审批和建设
情况,做好用地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提出规划布局的调整建议和目标。
2、注重上位规划的衔接。对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功能、交通组织,采用多方案优化比选。
(二)功能布局与土地利用控制要求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将居住、工业、公共设施等主要用地划分至中类,涉及中小学、社区中心、消防、环卫、公共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划分至小类;对地块划分、用地性质细分和土地使用兼容性加以说明,确定各地块的规划控制指标。(包括高度分区要求)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