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
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规律
1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第三节: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 疏导性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途径
1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2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 劳动 4 共青团活动
5 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基本任务) 德育的方法 说服法 榜样法 锻炼法 陶冶法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第四节:德育模式 一,认知模式
由皮亚杰提出,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道德问题及其设计 认知模式的评论 二,体谅模式
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的创 特征
理论假设:教育即学会关心 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 三,社会模仿模式 由班杜拉创立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重点考点讲义(10)
来源:考试大 2009年12月24日 【考试大:你最值得信赖的考试顾问】
第十章:班级管理 本章重点: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简答) 怎样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简答) 设计一个班会(论述) 第一节: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功能
1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一 常规管理
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二 平行管理
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三 民主管理 四 目标管理
第三节: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二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第四节:班级集体的形成 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明确的目标 一定的组织结构 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 1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五节: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一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 3 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1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如果你真的下决心做一件事,那全世界都会给予你帮助。 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