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 试题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2、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品德教育 D.教学管理 3、(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4、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 , 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 , 实行男女教育平等 , 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6、孙老师在自己的班里设置了这样一种制度,每天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话就可以领取
一张卡片.卡片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找老师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孙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消退法 D.系统脱敏法
7、宾宾看到安安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尊敬感
8、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 )。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9、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10、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11、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一 C.心理
D.劳动起源论
12、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3、孔子曰 : “ 上好礼 , 则民莫敢不敬 。 上好义 , 则民莫敢不服 。 上好信 , 则民
第 1 页 共 5 页
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
A 具有灵活性 B 脱离社会生产 C 具有全面性 D 结合社会生产
14、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15、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6、最早提出“学习过程就是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这一观点的人是( )。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桑戴克 D.班杜拉
17、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18、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情景记忆
19、朵老师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很严格,常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和规定,大部分学生都喜 欢条老师,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朱老师对班级的领导类型于( )。
A.强硬专断型 B.放任自由型 C.仁慈专断型 D.民主平等型
20、《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作了总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 )。
A、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D、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1、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2、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
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4、归纳式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第 2 页 共 5 页
2、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3、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
4、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讲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青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右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般种不好庄稼?
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问题:
(1)张老师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 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个>-7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 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 吵。”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
校 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 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 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问题: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第 3 页 共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