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总卖价。(经济社会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b)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
c) 生产法: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等式:在一国的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储蓄量与投资量是处于恒等状态的,也就是一年储蓄量=一年投资量,只有维持这样的恒等状态才不会危及到一个国家经济形式的正常运转.
3.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预防动机(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投机动机(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L(Y,i)
4.简析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LM曲线越平坦,或者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当LM曲线为水平线,IS曲线为垂直线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财政货币政策效果:政府收支变化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B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SI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6.简析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与凯恩斯极端相反,如果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此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财政货币政策效果:财政失效: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收入水平有任何改变。货币效果:而在古典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只同产出水平有关,同利率没有多大关系,货币需求对利率极其不敏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零,因此货币供应量的任何变动都对产出有极大影响,故很有效。 7.简述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a) 支出乘数的大小
b) 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c)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d)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8.简述货币政策局限性:
a) 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b) 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c) 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d) 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9.简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 a)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b)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c)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10.简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水平。手段的应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及紧缩性财政政策。 12.简述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
a) 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b)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c) 法定准备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3.简述三种模型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a)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曲线。政策含义(图)
b)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向右平易,两曲线交点也向右平移,因此,价格不变,产出增加,也就是国民收入增加。政策含义:只
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图) c) 常规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图)(政策含义图) 15.简述菲利普斯曲线:在意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货币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后改造为事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其政策含义为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率的组合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失业率减少或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
20.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