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开头两句写老将军的外貌,极言其苍老。三、四两句从将军的佩剑、坐骑方面来渲染他被
闲置之久。最后一句以战马的悠闲暗示马的主人长期被弃用。 3.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102.春夜洛阳城闻笛
1.闻笛2.“暗”字极富表现力。(1)“暗”有断续、隐约之意,它写活了笛声在夜空中传 扬的特有的意境。(2)有笛声暗送之意,似乎专意吹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答出其中1点即可]??满”字则生动地刻画出笛音随着春风在空中绵延回荡、悠然不绝的意境。 3.“折柳”意象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
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03.秋 夜
1.由于秋气萧瑟凄清,佳人夜永难寝,而“三更”本是酣然入梦的时刻,而她却要独剪红 烛,一个“频”字,就凸现了诗人难捱的寂寞、孤独与愁苦。 2.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
想象空间。“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
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3.“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和 凄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
(离愁别怨)的意境。 104.夏日六言
1.六言绝句(或六绝)放翁2.一个“横”字,以动写静,“笛起山前”,以声写静,突出了 星月之夜江边的静谧。 3.首句“溪涨”暗示刚刚下了一场雨,着一“拂”字写风之轻柔,给人 以闲适恬静之感;次句写月落而繁星满天,描绘出晴朗的夏夜氛围,给人以舒适之感;第三句写
船“横”,状其幽静、闲适,最具诗情画意;末句以“一声笛起”写出夏夜的清幽自然。全诗则描绘
出一个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美好意境。 · 105.山居秋暝
1.首联写山雨初霁,空气清新,初秋傍晚,景色宜人,给全诗营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
的意境。 2.D[应为“寓静于动”]3.通过泉水、青松、翠竹、青莲这些诗一般意象的描写, 反映了诗AZ安静淳?bm~-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这些意象是为诗人理想境界 的环境烘托。4.“王孙??指别居辋川的诗人自己。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 悟,一个“留”字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欲远离
尘世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06.旅夜书怀
1.这两个意象表现了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革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样寂寞。 2.这是作者愤激的反语,句意是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
因此以诗文闻名于世的,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白、孤寂的根本原因。 3·借景
抒情。诗人借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之景,比况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抒发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
感。[或:比喻与对比。诗人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
茫茫天地和一只孤独沙鸥作对比,则有孤独凄凉之感。]4.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星空低垂 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愈显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 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渺小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
是采用了以乐景写衷情的手法。 107.江 汉
1.片云、孤月、落日、老马/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人在江湖,漂泊流徙,江海余生、孤独落寞
的意境。 2.这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1)“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表明“自鄙”
还兼有“自负,,的意思,即乾坤之内,身在草野,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2)颈联的“心犹
壮,,更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 3.抒发了诗人怀才被弃的不平之气和报
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108.登洛阳故城
1.D[格调并非高昂,相反是低沉]2.诗人登上洛阳城,看着萧条的景象,想到曾经的繁 华,不禁产生伤古怀今的情怀,这是对当时唐王朝没落的一种哀思。 3.第三联抓住了“暮 云”、“寒雨”、“古堞”、“空壕??等意象,组合成一幅凄清的画面,空寂之中,几声鸦噪,数点雁影,
渲染了萧瑟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内心的伤感。 109.商山早行
1.c。鸡声一r茅店w。月一。人迹一。板桥一?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共10个意象并
置,营造出一个旅途艰辛、寒气逼人、孤寂凄冷的意境。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
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3.(1)美
好、温馨、生机勃勃。(2)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
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3)此为虚写,以想象之景传达家乡之美好,传达 出思乡之情。4.(1)这两句诗用六个具有特征性的名词意象,表现出“早行”之“早”;(2)绘 声又绘色地描写出早行人之孤独悲凉的情景,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3)鸡声悦耳,使
人想起居家生活;晨月残天,使人生出别离忧伤;茅草旅店,说明人在旅途,可谓“含不尽之意见
于言外”。(4)静中含动,动中见静,一幅天然的画卷,写尽人在旅途的万千情状。[能答出两 点即可]
110.溪 亭
1.本诗写于宋亡后,“馀思”当指诗人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 2.(1)日暮; (12)馀思3.诗人运用了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等意象表现苦闷无聊的心境。
4.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
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 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111.浣溪沙
1.婉约苏幕遮2.暮春。新竹,落花,燕子,郁郁春草,声声杜鹃啼。 3.登上高楼, 望见高远空阔的天空,只会令人徒增孤独寂寞之感;而眼前只见邈远的芳草路,r却望不见远方
的故乡,令人顿生绵绵不绝的乡思。 112.生查子·独游西岩
1.登建康赏心亭2.D[读《离骚》不是用典]3.作者写青山明月,暗示自己高洁的品 行,借读《离骚》,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 4.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
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
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113.[越调·天净沙]春
1.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
天的景致。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地摇摆。院子外黄莺婉啭啼鸣,春燕轻快飞舞。小桥之
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 2.用意象组合法,将春的景物排列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
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 第四部分思想情感篇 114.从军行
1.吐露出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