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传媒学院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的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5:20: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浙江传媒学院“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

了揭露,揭露是为了改变。事实上电影也常常如此,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今村的《楢山节考》显然已不具备现实的揭露意义,那么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或者平常普通的人际生存状态让我们无法更多去注意那些被缓和了的人类本性及其上层的伦理关系,就如衣食无忧的西晋惠帝不明白饥至易子而食的灾民们“何不食肉糜?”。于是今村将人类的生存状态直接推到极限的边缘,只有一口饭,你会给谁吃呢?所有的道德说教在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或者那些不时插入的动物捕食、交配的镜头就说明了导演本来就是将人同动物等同起来看的,而影片开始,一群人如猎狗般狂吠着追逐野兔,但在辰平开枪打死野兔后,一只鹰突然出现将野兔抢走的画面直接就将人放在了大自然的食物链上。

或者,在这个终究都是由于食物而引发的故事里,今村要说的是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生而为人,吃的饱饭,才有之后社会伦理可谈。

第 33 页 共 36 页 作者:赵豪

浙江传媒学院“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

影视艺术学院隐性课程“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影评书评评分表姓 名专 业类 型影片名/书名导 演主要演员影评/书评题目评 语√曹雨晴电视节目制作影 评 学 号班 级书 评我这一辈子石挥石挥、魏鹤龄、崔超明一个时代的缩影10041821510级2班成绩_________ 评分教师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备 注注:学生填写评语以上的部分,上交影评书评时打印作为封面与文章一起装订。

第 34 页 共 36 页 作者:赵豪

浙江传媒学院“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

一个时代的缩影 ——评《我这一辈子》

作者:曹雨晴 班级:10制本2班 学号:100418215

故事从清末开始。

一个为了混口饭有个差事而当的巡警,辛辛苦苦勤劳了大半辈子,至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时期,丢了差事,仍然没饭吃,最终冻死街头。一个小人物——“我”作为巡警的大半生,尝尽事态炎凉,伴随时事动荡,见证乱世的种种,落得悲苦的下场。

悲苦的气息越往后便越发的浓重。乱世里的小人物,电影里有很多,不止是“我”这巡警,还有四合院里的其他邻居街坊。比如拉车的孙元,卖力气讨生活艰苦维生,生病买药却要靠卖小女儿才凑到钱,大女儿还被日本人糟蹋,最终被奸人害死。比如介绍“我”当巡警的赵大爷,唯一的儿子被辫子党不分青红皂白地砍死街头。

对比的是上层人士,做巡警看得多了。当官的捞钱,倒戈日本人,作汉奸,卖友求荣,颠倒黑白,欺压良善,无恶不作。日子倒过得滋润,出手阔绰。今天不巧倒台,明儿又不知如何得势上台,只见官越做越高,不见为民做过一件好事。 围绕“我的不解”,临了不过也只是一声叹息。

本片拍得流畅清晰,有些场景拍摄得极具震撼力,对比强烈。

场景一:秦大官的太太坐店堂里很是抱怨买不到好鞋,免为其难地说:“算了,包起来。”边说边把鞋一扔,镜头拉来一个近景是一堆新买的鞋。镜头一转,巡警甲在跟“我”抱怨;“即使是给大官看门也还是很费鞋”,又一个近景是一只穿破了露脚趾的鞋。

场景二:还是秦大官,他陪太太买香水,一瓶50块;下一个场景马上就是“一,二,三”的数钱声,孙元的老婆要卖女儿换钱给当家的看病,她讨价还价:“一个活生生的人只值30块?”

场景三:汉奸胡抗战胜利后又在国民政府做了警察局长,官官相护,接到上级的关照电话,一接电话回应,镜头就慢慢由近及远,直至中景,看到的背景是墙上的四个大字口号:礼义廉耻。

比较多看到用一个家族的历史来反映时代变迁,这部电影倒是另辟蹊径,完全由小人物的一生来联络时代,透过底层人物来看乱世生活,拍得好,演得自然,没有一丝做作的痕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影片以“我”的角度讲述了“我这一辈子”(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生活历程。从二十多岁起就当了个小小了巡警一直到六十多岁被关进牢房,最后冻死街头,其间经历了中国近代社会以来政治最为动乱了艰苦年代,从前清末代到辛亥革命的爆发,再到北洋军阀接受“二十一条”使得学生群起反抗,随后又爆发了五四运动。随着九一八事件的爆发,蒋介石政府执行不抵抗战略,日本侵华愈加嚣张,抗战全面爆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取得胜利,然而,苦难的老百姓却并未过上好日子,反而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故事跨越了近四十年的历史,时间跨度不可谓不大,采用了双线结构,主线是“我”的成长历程,副线是中国当时的时代变化和政治变动,影片通过“我”

第 35 页 共 36 页 作者:赵豪

浙江传媒学院“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

的所见所闻讲述了那个年代所历经的一系列政治运动,虽然有些显过得过于简略,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时代背景,但能在这么短的篇幅里展现已经很不容易了。总体感觉这部影片具有强烈历史感和一定的史诗性意味。

故事中的“我”是一个当时北京典型的底层小市民形象,与《骆驼祥子》里的那个祥子有几分相似,他们都安分、勤劳,但最终都没过得上真正的好日子。正如他在监狱所说的:“我真搞不明白,我这一生安分守纪奉公守法,能忍的,我尽量忍了,可为什么最终会落得这么个下场哟。”(大意如此),看到这一段时,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对中国封建社会所概括的那两句话:“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虽历经无数改朝换代,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另一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大意如此)然而,在那个政治黑暗、社会混乱的年代里,像“我”这样安分守纪的良民想谋个生而不可得,生却不如死,人民苦不堪言,正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啊!

第 36 页 共 36 页 作者:赵豪

浙江传媒学院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的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3dt73aek59bpah88nxw_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