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定义: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却又为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这一划分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
2、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的结合 3、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的结合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2)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
(4)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7.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由于全部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
价值总量就越多。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有影响作用。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2009年10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受条件制约;在深度上认识有待于深化。
(3)二者相互依存,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4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生产的各类要素之中。
2、在现代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男生发展的重大杠杆。
44.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 会资源的配置。
(2)自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4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表现在,在一年之,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反之相反。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表现在,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相反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我国改革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它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不断解决。
(3)改革是革除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4)改革的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47.试述利息率的决定因素。
(1)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不能等于或高于平均利润率,否则职能资本家无利可图;利息率 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无利可图。
(2)一定时期利息率的高低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平均利润率,其他条件既定时,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同方向变化;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上升,否则相反。 (3)在一定平均利润率水平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的高低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4)此外,利息率还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如预期价格变动率、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借贷资本风险大小、借贷时间长短等。
2010-1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1)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普遍性,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围和领域起作用。
42.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容。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三项容够构成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3)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
43.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典型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爆发的,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3)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 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
一, 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二, 在劳资关系上,采取包括建立所谓劳资共决制度。
三, 在分配关系上,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缓和了社会矛盾。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1、社会主义是共产义的必经阶段 2、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义的创造条件
(1)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矗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2)共产主义社会不会自行到来,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出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1)含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它是表面的;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事物部联系的反映,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2)辩证关系:①联系: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②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应,因而不深刻、片面的认识;理想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地、概括的反应,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3)如果割裂二者,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把它当做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注意夸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出发,生搬硬套。
47.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资本周转时间的自身长短,包括:资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2、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自身原周转速度。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3)生产资本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生产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2010-4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或: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4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3.简述价值规律的容及作用。
(1)价值规律的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自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实现优胜劣汰。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
2、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部相结合 3、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相结合
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
(3)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1)辩证否定观的容: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2)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地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即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
47.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封建斗争和资本主义上长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当时的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了许多富有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发扬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私有抽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总体上失去其历史进步性,成了为剥削制度辩护、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2010-10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42.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