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精讲
1.K值和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1)K值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2.K值的易误点解读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已遭到破坏。
■
(1)“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并非“J”型曲线。“J”型曲线由始到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S”型曲线自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所以绝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2)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速率
①种群增长率: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无单位。计算公式: 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增长率=×100%
初始数量
②种群增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斜率)有单位,如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个/年。计算公式:增长速率= 。
时间
(3)λ≠增长率
①λ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而非增长率。 ②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
=(N0λt+1-N0λt)/N0λt×100%=(λ-1)×100%。 精准命题
考向一 种群增长曲线分析
例3 (2019·内蒙古赤峰二中一模)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种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的田
鼠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绘制出如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图示属于模型建构法,该模型的种类与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种类相同 B.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小 C.图中K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该值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D.图中D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解析] 图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属于数学模型,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物理模型,A错误;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若田鼠在一次被捕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结果实际值偏大,B错误;图中K为环境容纳量,受环境因素影响,C错误;图中D点种群数量未到K值,所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正确。
〔对应训练〕
3. (不定项选择题)(2020·山东省菏泽市高三期末)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BD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