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案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0:59: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4.A 5.C [第4题,根据图示,强逆温层上界海拔低,故A项对;逆温强度在4时左右达到最大,而不是午夜,B项错;逆温现象15时左右出现,10时左右消失,C项错;强逆温前半夜曲线陡、增速快,后半夜曲线缓,降速慢,D项错。故选A项。第5题,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是因为夜晚山风将冷空气带到谷底,且冷空气向上运动需要一个过程,空气热量上下传递存在时间差异。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散射、反射与大气成分相关,与昼夜无关,与高度无关。下垫面反射率与地面性质相关。综上所述,A、B、D项错误,C项正确。]

命题视角三 解读大气受热过程的具体应用

(2019·江苏高考改编)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图1 图2

6.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7.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 ) A.①增大 C.③增大

B.②增大 D.④减小

6.D 7.B [第6题,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气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凝结核而产生的。因此,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第7题,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①减小、④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

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少。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②增大。]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例2] (2019·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C.间隔团块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B.鱼鳞状 D.条带状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C.日落前后 [思维流程]

?积云的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信息 ?来自下垫面的水汽随对流上升运动,温度下降而凝结成云 提取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 教材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地面的冷热不均产生热力环流,受热的一地寻因 空气受热产生对流上升运动,变冷的一地大气收缩下沉 (1)由信息?可知积云是大气对流上升运动使水汽凝结而形成的,因此存在对流上升运动的区域多云,而对流下沉运动的区域云层较少,如果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则形成的积云往往呈间隔团块状 综合 判断 (2)由信息??可知,常出现对流上升运动的区域,积云出现的频率较高,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 (3)由信息?可知,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为积云的云底高度,结合信息?可知有些区域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的高度,因此地面温度低的时段,形成的积云的云底高度较低,一天当中气温最低值往往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这个时段形成的积云云底高低较低 [尝试解答] (1)C (2)D (3)A B.正午 D.午夜

1.热力环流的形成分析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2)常见的热力环流分析 ①海陆风

a.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b.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②山谷风

a.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b.影响与应用

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产生污染的工业。

③城市热岛效应

a.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b.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2.风向与风力分析 (1)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如图所示(北半球):

(2)在等压线图上比较风力大小

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3oxh1e9qr4n25q6ny0j2r4yi9c8on003rf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