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游天府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6 22:57: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游天府

游天府原名镇龙祠,建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重建,北流知府大人曾思沂主持重修,并改名为游天府。由于日久失修,游天府频颓,2012年10月份,民众捐资重修游天府,并把八月十五作为游天府文化节。当初建游天府的目的就是为了迎请贵县的地方神冯三界,来供奉让其保佑一方民众。

总的来讲是学习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学校。“学宫”一词最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与后世经常使用的“辟雍”一词意义相同,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专门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的场所。如《静》铭文:“王命静(司)射学宫,小子众服、众小臣、众氒仆学射。”《公羊传·隐公五年》“僭天子,不可言也”。汉·何休注:“乐??用之朝廷足以序群臣,立之学宫足以协万民。”汉·刘向《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复徙舍学宫之旁。” 但是孔庙建制后,“学宫”意思的使用发生了转变,开始泛指官学,即历代王朝的地方官办学校,尤其指明清之际府、州、县的地方官办学校,并且官学与地方孔庙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建筑群类型——庙学建筑,孔庙成为学校的信仰中心,学校成为孔庙的存在依据,这种二合为一的庙学亦称“文庙”。

地方学宫的基本制度有:明伦堂居中,前部左右设东厢和西厢房,堂后为尊经阁或藏书楼,堂前设儒学门和仪门两道。除此之外,许多地方官学中都有斋舍、儒学署、教谕廨、教授厅、敬一亭、洒扫公所、会馔堂、库房、射圃亭或观德亭等建筑,还有一些地方将文昌祠、忠义孝悌祠、节孝祠等建于学宫中。

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讣闻,上遣官视葬,有司陈祭,博士弟子员乡三老俎豆之(袁可立)于学宫之旁。”

梁东平祠座落于北流市区北面,即北流市北流镇鸭埌村所在地,紧靠北流市区至南广高速公路和洛湛铁路引道东面,高市区中心三公里。

梁东平祠是北流东平梁氏纪念始祖梁遗公的祠堂。梁遗(字东平)原籍河南汝州,南宋进士,官至朝廷正议大夫,咸淳三年(1267年)

受朝廷派遣聘任广西提刑按察使,乃于祥兴年间慕勾漏名胜定居北流,至今750多年,繁衍后裔已至第36代孙,人口八万多人。梁遗在北流

历史上官位最高,是《北流县志》登载的首位历史名人。

梁东平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公元1573-1619年)年间,清朝同治四年乙丑岁(1865年)正月重修,此后1990年小修一次,2010年进行

大修。始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祠堂原占地面积约合10亩(约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976平方米,属二进三廊庭院式砖木结构古建筑,

分前座前门,过厅中门,中间天井,后座为主殿堂,供奉先祖神位。主殿堂两边至前座为廊坊,背后用灰沙基础构筑围拢成半月形围廊,内围

廊共九间并与左、右廊坊相互贯通。整体建筑,外观青砖灰瓦,祠内是青砖画面,雕梁画栋,柱子、屋梁、屋檐、滴水挑首都有雕刻,精美绝

仑,巧奇天功。祠堂屋顶有一条长长的榨脊,榨脊上有各种图案、浮雕,两头有奇角翘起,称之为翘鹅头,设计精美,风格别致。屋内檐下墙

壁有各式各样壁画,飞禽走兽,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技艺精湛,虽经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风化,仍保持完好,色彩鲜艳,令人叹为观止。

大门敞廊矗立两根青石柱基的大红圆柱,大门额用全板镌刻着巨幅朱底金字“梁东平祠”匾额。两边挂着“正议家声远,乡贤世泽长”木刻对

联,金光闪闪,庄严肃穆。门内对开屏风顶上悬挂着红底金字全板制作的“大夫第”匾额,屏风两边门上书有“出入凤凰池上客,往来龙虎榜

中人”对联。祠内六根圆柱书满历代宗亲文人撰写的永久性对联。这些楹联妙对,意深词美,别具神韵,回味无穷。大堂内还挂有“进士”、

“文魁”、“武魁”等各种匾额数十个,金辉相映,光彩夺目。殿堂分左、中、右三个神龛台阶,正中神龛台阶上方立着始祖梁遗公神牌,左

昭右穆,依次立着梁门堂上一派先祖神牌。东平梁氏迎新嫁娶都到祠堂拜祭,缅怀先人,祈求福荫。

祠堂门前有宽大广场。占地约800多平方米,左右各立有一对一米多高的拴马柱,广场右侧有一口古井(民国十九年东闰梁氏族谱记载),

叫旺井,古时供全村人饮用,饮此井水健康长寿。广场前面有一张十五亩大的池塘,水面宽阔。池边柳绿竹翠,鸡鸣犬吠,稻花飘香。塘内荷

茂花艳,鱼鸭嬉戏,清波荡漾,素有“宝鸭穿莲”圣地之称。因之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故有“出入凤凰池上客,往来龙虎榜中人”之写照。

作者:admin889 (2011-11-19 21:10:05)

回复此贴

回复:河南汝州东平公一支迁到广西北流 第 1 楼

据《北流县志》和《东平梁氏族谱》记载,自宋至清朝,东平梁氏先后出进士3人,岁进士20多人,举人30多人,御封、诰封将军16人,

奉直大夫、奉政大夫、中宪大夫11人,履职都督、同知、知县、县令、县丞、教谕、训导28人,贡生、廪生、庠生者不胜枚举,其中比较杰

出的,除梁遗外,还有梁台玉、梁宗敏、梁孔珍等;民国时期在军旅中任军、师、旅、团要职及县长以上政要者44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梁范西(又名士模)曾任孙中山护国军政府大总统顾问,交通部次长、国务院咨议、农商部参事等职。梁朝玑,曾是民国中将副军长,先后任广

西省政府委员兼广西绥靖公署参军、梧州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曾与其族弟时任北流县县长的梁朝玠共同创办北流私立三育中学。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在党、政、军各战线任职,享受国家县(团)以上待遇者200多人,享受乡(科、局)级待遇者400多人。其

中比较突出的有:梁初鸿,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欧司司长。梁宏,现任广西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化学会理事、广西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梁英善,曾任江西赣州地委书记。梁耀曾又名梁希元,曾任红七军秘书科科长、梁士栻参加策划龙州起义。

梁东平祠自建祠以来,是东平梁氏念宗祭祖的场所,逢年过节前来祭祖的宗亲嗣裔络绎不绝,祠堂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加之张灯结彩,

舞狮舞龙,锣鼓喧天,八音齐鸣,炮竹齐放,热闹非凡。

自1991年起祠堂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梁东平祠管理委员会,分别由各房、分支宗亲代表7-9人组成,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

和财务监督人员等,具体负责梁东平祠的管理和维修等事宜。祠堂经费,目前主要由宗亲嗣裔自发捐赠解决。

梁东平祠地处北流城区近郊,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祠堂历史文化悠久,建筑艺术颇具特色,是北流现存不可多得的古代艺术建筑

之一,广西电影制片厂曾选此作为电影《红七军》的外景拍摄地之一拍摄过电影。梁东平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很值得珍惜保护和弘扬,

不仅继续是东平梁氏凝聚宗亲、念宗祭祖、教育后人的优良场所,而且完全可以挖掘、开发,建设成为北流市城区周边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之

当然是北流的东平梁的大大几代。他们是直解从河间府(今河南)。玉林荔枝跟是从东原东平迁徙到江西。中间有传了几代。后做为江西东平吉水派的梁对峰公于元朝到懋林州做教喻。形成今天玉林第一大姓荔枝根梁。东原东平梁形成广西

桂东南地区玉林荔枝跟吉水东平梁。北流鸭琅民乐河南派东原东平梁。荔枝根梁最多人的是仁厚,仁东,茂林。北流东平梁最多人口的是鸭琅,民乐,新城。北流市大里镇六堆村围村坡梁氏是从玉林仁厚镇荔枝根村搬来的。现他们在主要搬到北流西河路,玉林州佩村,东明等等。

搜索更多关于: 游天府 的文档
游天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3yz04aqc31emx02t1j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