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西医结合 治“腰突”
作者:梅语
来源:《养生大世界》2014年第11期
病例回放:
张大爷在儿子的搀扶下来到医院,他今年67岁,患腰椎间盘突出近4年了,在医生的询问下得知,他经常感觉小腿疼痛,并伴有酸胀症状大概1年,现在他的右脚脚尖不能使劲,但是脚跟没事。他曾经自己服用过一些活血通络药,断断续续喝了3年时间,症状轻一点就没有坚持服用。但是这次在医院做过CT之后显示,椎间盘膨出,椎盘突出伴椎间盘真空症。他的儿子说,年纪大了不想做手术,希望能通过中医治疗恢复行动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很多这样的病例,自己发现腰椎有疼痛感之后,采用贴膏药或者吃止痛药的方式简单处理,不仅延误了病情,还给家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腰突”患者具有“四大特征”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很高,年纪大的人有,年轻的小孩、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都会发生。主要症状就是腰痛,并伴有下肢的串痛,急性期的时候疼痛起来是非常厉害的,往往患者活动都非常困难,无法站立。有时根据突出的分布阶段不同,下肢疼痛的部位可能不一样,有的是大腿疼、也有的是小腿疼,还有的可能下肢都是疼痛的。而张大爷的病情,就是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经过大量的临床资料总结及验证,我们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腰部有“四大特征”:有问题的椎体的棘突位置向左或右偏歪;上下两个棘突间隙宽窄不等;棘突旁压痛,或伴有疼痛向下肢传导;患处棘上韧带条索样剥离并有明显的压痛感,触之钝厚。
腰椎间盘突出后,破坏了原来脊柱及椎间力的平衡,机体为了建立和维持新的平衡,腰部呈现出一系列的变化。患椎发生轻度位移,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产生腰腿串痛致腰椎失稳,改变了人体重力中心,直接影响人体站立行走姿势。为保持平衡,增大椎间孔和椎管前后径,减轻或消除神经、血管受压,缓解疼痛,将利用骨盆倾斜、脊柱侧弯、胸廓扭转等机制进行自体调节。相继出现腰曲变平、腰骶上移、旋盆翘臀、旋腰挺胸四步规律性变化。从而依次可判断病情的临床类型、轻重、病程长短、治疗难易及预后等。 新医正骨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典型
空军总医院副院长、全军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中心主任冯天有教授于1975年首先提出了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发病、诊治的单(多)个椎体位移的理论和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学说,创用了“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认为脊柱内平衡因素(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和脊柱外平衡因素(前、后、侧方肌群)协调一致是胜任人体各种功能的重要前提,由于损伤和(或)退变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