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可靠性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计划不严肃9问题分析:
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可靠性工作系统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可靠性服从于性能、进度、费用外界压力不足
缺少可靠性管理手段
问题影响:
可靠性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产品可靠性难以保证
解决对策:
吸取相关行业经验,加强可靠性认识
明确可靠性工作责任按计划开展可靠性工作
北京运通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问题二:不能科学地描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问题分析:
没有建立起产品的可靠性定量描述参数,例如B10寿命、MTBF等参数
没有建立起定性的可靠性要求项目,如可靠性设计准则、FMEA等
10问题影响:
难以建立产品可靠性工作目标,难以进行目标管理难以确定可靠性指标
解决对策:
调研国外、国内同类产品的可靠性要求体系建立产品可靠性参数体系,并进行描述,形成文件
北京运通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问题三:不能合理地提出产品可靠性要求问题分析:(假设是汽车)
本公司历史车型的B10寿命是多少?如果不清楚,对新研车型是否能达到预定的可靠性要求(如B10寿命为80万公里)是否能达到没有把握。国际、国内同类车型的B10寿命是多少?如果不清楚,难以制定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可靠性要求。
11问题影响:
最终失去对产品可靠性要求的控制。
为达到提出的可靠性要求所需的资源无法确定,可能导致提出的可靠性目标不现实、不可行。提出的可靠性要求脱离市场。
解决对策:
进行历史车型的可靠性评估,了解现有车型的可靠性水平进行同类车型可靠性指标的调查和研究
北京运通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问题四:不能有效地控制产品可靠性要求12问题分析:
缺少可控的可靠性工作目标缺乏全程可靠性控制手段
缺乏对外协/购件的可靠性控制手段
问题影响:
难以实现预定的可靠性工作目标
可靠性问题难以提前暴露
难以判定是否达到预定的可靠性要求
解决对策:
通过FRACAS和可靠性评估,确定需要重点控制的可靠性关键件和重要件
建立科学的可靠性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完善可靠性验证和评审办法完善外协/购件的可靠性控制手段
北京运通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