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教师培训讲稿(1)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4 6:26: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教师培训讲稿——新起点 新征程 在成长中收获 教育教学

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教育局和进修校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里与咱们简阳市最年轻的最富有活力的新教师们相遇相聚,很高兴认识大家。祝贺你们,因为你们都是胜利者。在刚刚过去的一两个月前,大家怀揣着各自的梦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战胜了各自的竞争对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结束了一段漂泊不定的日子,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你招考的成功或许成为你和你的家人在2017年最高兴的一件事。

此时此刻,看到大家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真是感慨万千,二十几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有过风华正茂,青春年少,也和你们一样神采飞扬,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了许多的期许。所不同的是,那时的我们辗转不同的学校,接受各种入职培训,当然更多的是学科培训。时光流逝,岁月改变了我们青春的容颜,四十几年的年华已逝,不知不觉地我已经在教师这个职业上工作了二十六度春秋,回首往事,我为自己耕耘在三尺讲台上感到唏嘘不已,从懵懂无知的青春年少,到成熟稳重的为人师表,我经历了许多,成长了不少,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我已经是一个有着二十几年教龄的教师,陌生的是直到现在,我发现还有许多东西是我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学习和具备的。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和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或许我的这些经历很普通、也很平凡,但是,如果我的经历及我身边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对未来的教学工作能有一定的帮助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下面,我将与大家共同分享成长途中的一些体会与收获。

一、关于成长

我始终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有思想的高度,才会有教育的深度和宽度。我始终认为,看不到的不一定不存在,那是因为你站的高度还不够。高屋建瓴的看问题,许多费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教师成长的道路何在呢?经过多年的亲身经历以及反思,我清醒的认识到,教师的成长无非有两条路:一条是自发成长,即缺

乏理论学习,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成为一个被人肯定的教师;另一条路是自觉成长,即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观点,乃至教学理论体系。二者相比较,自发成长缓慢,最终成为经验型教师;自觉成长迅速,最终成为研究型、创造型乃至学者型教师。

虽然经验是宝贵的,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不否认经验的价值,但由于我们教师所固有的自负、固执和狭隘等原因,使得他们极难自我超越。当厚重的经验沉积转化为久远的积习之后,举步改革也就更加艰难了。结果是成功于经验,又困惑于经验,在经验中踱步、徘徊,乃至将自己桎梏局限在固有的经验高度上。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师要突破这种自我封闭的枷锁就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从自发成长走向自觉成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研究必须与教育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走上档次、上水平、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自我的勤奋:教师成长的基石。

我为什么要把自我勤奋放在第一位,因为很多变化都是内因在起作用,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我校2012年因学校的扩建,招考了28名新教师。(吴家琼、段萍的事例)(案例)——张丽美的成长之路、我的第一次校级赛课和公开课。

(二)同伴互助:教师成长的助力器。

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独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特别是新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遇到困惑、问题我们不能忽略身边可利用的优秀资源,与有经验的老教师多交流、多请教、多讨论。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当然我们也不能对老教师的话不假思索全盘接受,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争辩,敢于碰撞,这样才会迸射出更多的思想火花。(案列付建军的公开课)长期因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在讨论之中迎刃而解。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所以,教师的成长需要同伴的帮助. “同伴互助”是教师成长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我觉得我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是深深植根于集体的土壤里。我所在的学校前

身是实验小学,2014年两校分家为实验小学和射洪坝第一小学,我现就职于射洪坝第一小学,无论是以前的实验小学还是现在得射洪坝第一小学,都有着非常优秀的团队精神,不管是谁,只要他承担了公开课的教学任务,大家总是聚在一起,群策群力,反复研讨,务求能做到最好。(案列:我的简阳市公开课)我个人认为,“磨课”是一种比较好的让人成长的方法。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公开课的反复斟酌,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设臵不同的问题,每个问题或过渡语怎么表达,表达的语气、神态的斟酌能使教师受益匪浅。当然,我们又要教师杜绝作秀,力求自然,这就要建立在多次磨课的基础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我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的推敲,不断的修改,这就是 “磨课”。通过磨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随着前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以来,上精品课、上好课成为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成为一个上进教师的追求。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要进行大量的课程研读,必要知识准备……磨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射洪坝第一小学的前身——简阳市实验小学曾经是一所民办学校,城区最差的一所学校: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生源差,稍微条件好一点的学生都不愿意来读书;办学环境差,占地面积不足5亩,处于交通要道,濒临铁路与公路,上课都会不火车声打断。但经过短短10年的时间,学校就成为了城区内一流学校,在分校前共有43个教学班级,学生3000人左右,学校成了简阳最热门的学校,学生以在实验小学读书为荣。学校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队伍的打造。而射洪坝第一小学投入使用至今仅仅7年时间,目前有教师93名,有一半左右的教师都是近几年招考的新教师,教师的年龄层次、结构层次都非常不合理。2014年,学校又被简阳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命名为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学校。基于此,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传承与发展的路上,提出了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经过不断研究、实践,探索出了 “1+3+1”磨课模式,以期打造高效课堂,升华课程改革。

“1+3+1”模式的含义

1:指的是上课教师独立磨课(修炼内功、钻研教材、备课)

3:指的是三个层面的磨课(师徒结对磨课、磨课组磨课、全体同学科组教师磨课)这个过程是参与教师痛并快乐的一个过程,有的老师为磨好一节课,一节课的备课反复修改写满两三个备课本(随便谈点磨课过程每个人的付出及收获)

1:指的是最后上课教师完美呈现课堂设计

第一环节:教师个体“磨课”

教师个体磨课即教师修炼内功,钻研教材、备课环节。

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中需要的是“磨目标——根据年段特点、学科特点,设定整合的三维目标;磨教材——教者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磨环节——梳理出课堂必备的环节;磨学生——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认知、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磨细节——如何设计问题、训练,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引导,面对生成如何应对等”最后将自己的思考变成文字,形成教案。

教师修炼内功环节既需要教师个体的努力——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文化素养、五项基本功,也需要学校的引领。因此学校加强了校本教研活动,规范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内容以及活动开展,教研活动中有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标的解读,对学科教学理论的学习,名师名教的课例分析,教学实践的探讨等;进行了专项的五项基本功训练、比赛;开展了“与书籍为伍 与经典对话 与智慧同行”的教师读书活动,并写出阅读札记??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文化素养,为“高效”课堂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环节:集体“磨课” ⑴师徒结对“磨课”

为了加快年轻教师成长,学校利用已有资源,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学校分学科共结对15对。其中语文组5对,数学组5对,艺体组3对,综常组2对。师徒间互相听评课,师傅与徒弟结对考核。当徒弟的个体磨课环节完成后,就上课给师父听,师傅听后对徒弟的课的大环节细致评价、反思、修改,完成二次磨课。

⑵磨课组“磨课”

学校为了整合教学力量,提高磨课成效,成立了四个磨课小组。

当师徒磨课后,再次将他们的磨课成果在学科磨课组中进行展示,磨课小组根据学科高效评价表,分人着重从教学环节、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师的仪态仪表、评价语言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进行细节磨课。上课教师根据修改意见,第三次撰写教案,

⑶同学科教师“磨课”

上课教师根据第三次教案再次上课,全体同学科教师一起听课,填写学科高效评价表,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共同评课,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上课教师收集整理意见,理解各环节设计意图,第四次撰写教案。

第三环节:教师完整呈现最终“磨课”效果

搜索更多关于: 新教师培训讲稿(1) - 图文 的文档
新教师培训讲稿(1)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44387w1l879ew80o94h77xpo584e200qx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