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案(首页)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1:53: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案(章节备课)

章 节

第一章 试验数据收集、整理与特征数(4学时) 1.了解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数等常用统计术语的概念和试验资料的分类; 2.掌握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的制作方法; 3.掌握平均数和变异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重 点 难 点 重点:各种资料的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的方法及其步骤、平均数、变异数的计算 难点:平均数、变异数应用 直接讲陈法、示例法、提问、启示法, 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重要内容采用书写板书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方法 新课导入:试验资料的搜集整理是数据资料处理的首要环节。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也是全部统计工作的基础,基础工作做的不好,以后的统计分析就无法开展。 通过调查或试验可以获得大量试验数据,这些数据在未整理之前,一般是分散的、零星的和孤立的,是一堆无序的数字。直接用它,是不能反映任何问题的。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进行归类,使其系统化,才能把数据中蕴含的客观规律挖掘出来。 新课讲授:第一节 数据的收集 (1学时) 一、几个常用的统计术语 教 学 进 程 总体、有限总休、无限总体、观察值、变量、统计数、参数 二、数据的收集 间接来源:利用别人调查或试验的数据 直接来源:直接的调查和科学试验 统计调查的方式: 1.普查 2.统计报表 3.抽样调查(1)机械抽样(2)典型抽样(3)随机抽样 三、数据的检查与核对 数据本身是否有错误、取样是否有差错、不合理数据的修订; 从而保证数据资料的完整、真实和可靠。 第二节 资料的整理 (1学时) 一、试验资料的分类(连续性资料,离散性资料) (一)数量性状的资料:(1)用计数方法获得的不连续或间断性变数; (2)用量测方法获得的连续性变数。 (二)质量性状的资料:(1)用计数方法所得的资料; (2)给予每类性状以相当等级方法所得资料。 二、次数分布表: 制作次数分布表的意义;间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连续性变数的整理;确定组数、组距、组限、组中点值和数据归组的方法,做成次数分布表。属性变数资料的整理。 三、次数分布图: 方柱形图、多边形图适用于表示连续性变数的次数分布资料。条形图适用于间断性变数和属性变数的资料。三种图形的绘制方法。 第三节 平均数 (1学时) 一、算术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xx??1.直接法 x? μ? nNfx?2.加权法 x??f 教 学 进 程 (二)算术平均数的主要特性: 1.离均差的总和等于零;?(x?x)?0 2.离均差平方的总和较各观察值与任意数值的差数平方的总和为小。?(x?x)最小 二、几何平均数 G?nx1x2...xn 三、中数 四、众数 第四节 变异数 (1学时) 一、极差(又称全距) 利用两个极端观察值的相差来估测资料的变异度。R=max-min 二、方差 以样本平均数作为共同比较的标准,利用全部观察值与平均数的差数平方的总和,再被其自由度除后的商数来度量资料的变异度。 2S2

(x?x)??n?12 σ2(x?μ)??N2 6

三、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值 (一)自由度的意义; (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 S? ?(x?x)n?12=?x2?(?x)2n?1n 2.加权法 S??f(x?x)n?12=?fx2?(?fx)2n?1n 四、变异系数:样本的标准差对其平均数的百分数,用以比较两个样本的变异度。 CV? s?100% x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分析是试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的收集常用的方法有调查和试验,资料的整理一般需要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核对,制作次数分布表和总 结 次数分布图来完成。定量的来描述数据资料的分布特征,则需要计算它的特征数,平均数是反映集中性的特征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数和众数;而反映离散性的变异数主要包括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1. 什么叫总体、样本、随机样本、样本容量、参数和统计数? 2. 为什么随机样本具有总体的代表性?由随机数字表取得随机样本的基本方法? 3. 试验数据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类? 本章思考题 4. 编制次数分布表的好处何在? 5.常用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6.度量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的指标各有哪些? 7.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统计学含义是什么?应用上各有什么特点? 作 业 P13 4题、6题、7题 7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案(章节备课)

章 节

第三章 概率和概率分布(7学时) 1了解随机事件、统计概率及其运算方法; 教学目的 和要求 2.理解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 3.掌握正态分布和二项分布的概念、基本性质和概率计算; 4.掌握抽样分布的概念以及样本平均数及平均数差数的抽样分布特征; 5. 理解t分布的定义、参数和性质。 重 点 难 点 重点: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中心极限定理 难点:总体分布的概念和参数、抽样分布与总体分布的关系 直接讲陈法、示例法、提问、启示法, 本课程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重要内容结合书写板书讲授 教学方法 新课导入:第二章详述了如何进行样本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如何编制次数分布表和绘制次数分布图,并介绍了如何用平均数和变异数来描述样本特征。但是,进行资料统计的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描述一个样本,而是要用样本统计数来推断其所属的总体参数,即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建立在概率论的基础上的。在讲述统计推断之前,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些统计推断的基础知识—概率和概率分布,其后介绍抽样试验和统计数的抽样分布。 新课讲授: 第一节 概率基础知识(2学时) 教 学 进 程 一、事件的概念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二、事件间的关系 和事件、积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独立事件、完全事件系 三、概率的概念 古典定义、统计定义、小概率实际不可能性原理 四、概率的计算法则 加法定理、乘法定理 五、概率分布 离散型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变量的概率分布 第二节 二项分布(1.5学时) 一、二项总体 二、二项分布 三、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 二项分布事例、概率密度函数、概率的计算 四、二项分布的形状和参数 二项分布的形状、二项分布的参数

8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案(首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47sm36ias3gznb0fxco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