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9:26: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巩固练习

教材P.119练习.

引导学生根据示意图,说明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利用哪个三角形来求解,用正弦、余弦、正切、余切中的哪一种解较为简便?

3.补充例题2

为测量松树AB的高度,一个人站在距松树15米的E处,测得仰角∠ACD=52°,已知人的高度是1.72米,求树高(精确到0.01米).

首先请学生结合题意画几何图形,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Rt△ACD中,∠D=Rt∠,∠ACD=52°,CD=BE=15米,CE=DB=1.72米,求AB?

AD解:在RtΔACD中,tanC=CD

∴AD=CD·tanC=BE·tanC =15×tan52°=15×1.2799

≈19.20(米).

∴AB=AD+BD=19.20+1.72

=20.92(米).

答:树高20.92米.

(三)总结与扩展

请学生总结:通过学习两个例题,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具体说,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正切或余切解直角三角形,从而把问题解决.

本课涉及到一种重要教学思想:转化思想.

四、布置作业 1.某一时刻,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78°,此时测得烟囱的影长为5米,求烟囱的高(精确到0.1米).

2.如图6-24,在高出地平面50米的小山上有一塔AB,在地面D测得塔顶A和塔基B的仰面分别为50°和45°,求塔高.

3.在宽为30米的街道东西两旁各有一楼房,从东楼底望西楼顶仰角为45°,从西楼顶望东楼顶,俯角为10°,求西楼高(精确到0.1米).

应用举例(三)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横断面图,能把一些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等腰梯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2.难点:如何添作适当的辅助线.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如图6-25,Rt△ABC中,∠C为Rt∠,若已知∠A及a,求b.

b? cotA=a

∴b=a·cotA.

此图恰是燕尾槽中被分割出来的Rt△,课前抛出这一问题为解例题做铺垫.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出示已准备的泥燕尾槽,让学生有感视印象,将其横向垂直于燕尾槽的平面切割,得横截面,请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这是一个等腰梯形,并结合图形,向学生介绍一些专用术语,使学生知道,图中燕尾角对应哪一个角,外口、内口和深度对应哪一条线段.这一介绍,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很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例题

例 燕尾槽的横断面是等腰梯形,图6-26是一燕尾槽的横断面,其中燕尾角B是55°,外口宽AD是180mm,燕尾槽的深度是70mm,求它的里口宽BC(精确到1mm).

分析:(1)引导学生将上述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等腰梯形ABCD中,上底AD=180mm,高

AE=70mm,∠B=55°,求下底BC.

(2)让学生展开讨论,因为上节课通过做等腰三角形的高把其分割为直角三角形,从而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求解.学生对这一转化有所了解.因此,学生经互相讨论,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BE解:作AE?BC,DF?BC,那么在Rt△ABE中. cotB=AE,

∴BE=AE·cotB =70×0.7002

≈49.0(mm).

∴BC=2BE+AD ≈2×49.0+180

=278(mm).

答:燕尾槽的里口宽BC约为278mm.

例题小结:遇到有关等腰梯形的问题,应考虑如何添加辅助线,将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和矩形的组合图形,从而把求等腰梯形的下底的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如图6-27,在离地面高度5米处引拉线固定电线杆,拉线和地面成60°角,求拉线AC的长以及拉线下端点A与杆底D的距离AD(精确到0.01米).

分析:(1)请学生审题:因为电线杆与地面应是垂直的,那么图6-27中△ACD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D=5m,∠CAD=60°,求AD、AC的长.

(2)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此题.教师巡视之后讲评.

解:∵CD⊥AB,

那么在Rt△ACD中, sin

?CAD?CDAC,

CD510??3?5.77(m)sin?CAD332 ?AC=

?cot?CAD?AD,CD

3?2.89(m)3

?AD?CDcot?CAD?5?

答:拉线AC的长是5.77m,拉线下端点A与杆底D的距离AD是2.89m.

(三)小结

搜索更多关于: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的文档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48tp0fuyb03gjy5z87u_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