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如何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0 13:32: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如何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

张超 广州市知用中学

语言是作文的第一要素,语言与文章其他要素的关系犹如“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语言不过关,其他要素的追求也就失去了依托和意义。近年来高考作文满分卷、高分卷,无一不是首先在语言上颇富文采,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中就有“语言富有文采”这项要求。

如何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呢?“四个力求”、“五个结合”可以帮你达到目的。

一、语言力求:准确、流畅;简洁、生动

1.力求准确。所谓准确,就是“把恰当的词用在恰当的地方”(文体学家斯威夫特)。准确是对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语言一切魅力的根基。没有准确,谈不上简洁、生动。一篇文章的优劣,不在于用没用、用多少华丽的辞藻,关键是表情达意、遣词造句是否贴切、精当,恰到好处。孔子说“辞达而已”就是这个意思。朱光潜在《谈文学》中说:“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藻,存心装饰的文章令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彩妥帖,心里所要的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这种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一般人只是得过且过,到大致不差时便不再苛求。”

1

好诗文往往因一个或数个词语特别准确,通篇因之生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林嗣环的《口技》中:“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余与四人拥火取以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头奖的宋学武的《干草》,语言准确传神:“但家乡毕竟没什么好玩的??它甚至没山没水,只不过一岭黄沙,几撮泥房,几缕炊烟罢了。稀稀拉拉的.......几棵老榆树,歪歪斜斜地立在乡道边。”(载《新华文摘》1985年.....第4期)。以上所举加点的词语,都用得极其准确精当,使语言增色许多。

中学生作文语言“常见病”就是“用词不当”。这方面单项训练学生做得不少(多是反面选择性练习,如找出句子中使用词语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但效果并不理想,行文写作,依然病句连篇,词不达意。我总认为,语言的单项选择性训练,特别是反面训练可以有,但不宜多。因为学生的“语感”尚不成熟,语言的驾驭力、分辨力不强,灵敏度不高,可塑性很大。正像一个免疫力不强的人,过多地接触病菌、处在污染环境中不好一样,学生过多地接触病句,处于被污染了的语境中也不好,“久处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习以为常,以病为对,把假当真,负面影响过大,事与愿违。再者,单项选择性训练,毕竟缺少真实读写中的“完整性”,缺少语境中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这也是造成单项训练虽多,但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我以为,提高学生运用词语准确性和语言敏感度的最好的方

2

法,是加强正面训练,引导学生多读典范的优秀作品,从中感受、咀嚼、玩味语言,积累大量优秀的语言感性材料,体悟词语在通常语境中的规范、习惯用法。所谓“听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养成勤动笔写作的习惯,“闻千曲不如操一曲”,光看不练,不实践也不行,“只有写,才能会写。”(巴金语),在写作实践中,努力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坚持不懈,养成不随随便便滥用词语的习惯。每用—词都反复斟酌,用心揣摩,不用则已,用则求准。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说:“力求把你所见的东西,把你意识中结晶了的东西表现得最准确,需要麻烦细腻的劳动。”古人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精神。记得福楼拜曾对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就需要从大量的语言矿藏中去提炼的精神和能力。

2.力求流畅。也是对语言的基本要求。“准确”是就遣词而言,“流畅”是就造句而言。文从字顺,读来如行云流水的语言,使人如沐春风;相反,磕磕绊绊,滞涩别扭的语言,使人如夜行山路,苦不堪言,难以卒读。语言不流畅也是中学生常犯毛病之一,多表现为逻辑混乱,思路不清,句式杂揉,成份残缺或搭配不当,用词不准,关联词不当,以及标点使用不规范等。这方面的单项训练也做的不少(如找出有语病或没语病的句子),效果也不佳,一书写成文,语言依然“吃力”。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一是在做单项训练时,不能仅让学生满足找出病句,更重要的是,要把有“病”的句子改得“健康”起来。“诊断”只是手段,“治

3

疗”才是目的,否则题做得再多也枉然。二是教师应多针对学生习作中的病句,有的放矢地诊断治疗,这样效果更好。最重要的是应培养学生努力追求语言流畅的精神和习惯,努力把话讲明,说顺,感到不舒服的句子就想方设法使之“舒服”起来:或换一种说法,或调整句子结构或词语,或去掉不必要的修饰,或将语意化整为散,缩短句子??如果某句活实在改不好,宁缺毋滥,干脆去掉,也不失一种修改思路。检验语言是否流畅的方式之一,是把习作大声读出来给别人听,如果自己读着“上口”,别人听着“顺耳”,就流畅:反之,就不流畅。鲁迅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一般能发表出来的文章,语言都是基本流畅的,与自己的习作比较阅读,会有所体悟。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语言的流畅,就会见成效。

3.力求简洁。如果说“准确、流畅”是对语言的基本要求,那么“简洁”就是对语言的较高要求。简洁,就是言少意多,信息量大,是成熟语言的一大特征,是优秀语言的共性。契诃夫把简洁看成天才的姐妹,他认为;“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学生语言的“常见病”是拖沓繁冗,欠凝练,行文如同口语,不善“书面化”。应当力求用最经济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涵,即鲁迅说的“可省的处所,决不硬添”。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中记载:欧阳修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记叙一下此事。”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第三人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

4

搜索更多关于: 如何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 的文档
如何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4ai19cnhm5zpal1bu4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