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发情况 头部无外伤,颅骨有烧焦、炭化,颅骨骨折为外凸或星芒状 头部相应部位有外伤痕迹,常伴有颅骨骨折
5.其他器官的改变急速烧死者,肝、脾、肾等器官的改变往往是休克的后果。随着烧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可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常见毛细血管管壁通透性增高,蛋白性水肿,浆液性炎的改变。
大面积烧伤后,肝细胞混浊肿胀、空泡变性、脂肪变性或坏死;亦可见肝细胞再生,kupper’s细胞增生、肿胀、吞噬增强。肝窦周围间隙增宽、浆液浸润及灶性出血。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偶见浆细胞浸润。
烧伤后数小时,淋巴组织普遍变性、坏死,包括淋巴结、脾小结、扁桃体及肠管集合淋巴小结等。淋巴结肿大、充血,细胞坏死,组织细胞增殖、吞噬活跃,浆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浸润。 肾体积肿大,重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皱缩,呈分叶状,系膜区增宽;球囊腔内见渗出液。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空泡变性、坏死。肾小管管腔扩张,可见血红蛋白管型。间质充血、水肿,局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肾上腺淤血、肿胀,重量增加。切面皮质增厚,皮质、髓质充血或伴有出血。光镜下见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类脂质明显减少或消失,皮质细胞变性、坏死,轻度灶性出血,少数广泛出血。烧伤后存活一段时间者,肾上腺皮质可有增生性改变。
2呼吸道烧伤所引起的急性喉头水肿,急性坏死性咽炎,急性喉炎-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等病变,称为热作用呼吸道综合症说明受害者自火烧时仍有呼吸。
3是冻死尸检中具有特征性的改变,即在心及肺血液呈鲜红色,胃粘膜的出血斑,叫维斯涅夫斯基斑,如冻死过程较长,则胃粘膜发生腐蚀,形成溃疡,称为维斯涅夫斯基溃疡。 4生前烧伤的尸体检查征象有: (1)充血,出血,水肿等生活反应 (2)热作用呼吸道综合症
(3)心脏及大血管中可检出较高量的碳氧血红蛋白
(4)全身脏器充血,点灶状出血和实质性脏器退行性改变。
5头部受火焰高温作用,脑及脑膜受热、凝固、收缩与颅骨内板分离,形成间隙,由于硬脑膜血管及颅骨板障的血管破裂,渗出的血液聚集于硬脑膜外腔隙中,形成血肿,称为硬脑膜外热血肿 6当火烧时,吸入热的气体、火焰、刺激性气体及烟雾,常常引起呼吸道烧伤及肺的病变,成为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此综合征是生前烧死的确认。
第十七章 电流损伤习题
一、选择题
1影响电流损伤的因素包括以下几项,但除 A 电流的性质 B 电压 C 电流强度 D 人体体重 E 机体状态
2下列哪项电流通路对人体危害最大 A 左下肢-右下肢 B 右下肢-左下肢 C 左上肢-右下肢 D 左上肢-右上肢 E 右上肢-左上肢
3人体组织中哪种电阻最小 A 血液 B 肌肉 C 骨 D 神经 E 皮肤
4以下哪项不是电击死案件的尸检所见 A 电流斑 B 无电流斑 C 电击纹 D 玫瑰齿 E 皮肤烧伤
5皮肤组织学检查所见上皮细胞柱伸长,极性改变,可见于以下情况,但除外 A 皮肤烧伤 B 电流斑 C 皮肤挫伤 D 皮肤冻伤 E 子弹射入口
6下列哪项不是电击死时电流入口处的病理改变 A 电流斑
B 内脏充血、水肿 C 表皮松解 D 组织坏死 E 组织金属化
7可用于鉴定雷击死最有价值所见是 A 脑组织弥漫性点状出血 B 雷击纹
C 心室内血液不凝,心肌断裂 D 尸体衣帽鞋袜有圆形孔洞 E 脏器浆膜下点状出血
8下列哪项不是电击死的直接机理 A 心室纤颤 B 脂肪栓塞 C 呼吸麻痹 D 内脏破裂 E 脑神经麻痹
9以下哪项不是电击死的特点? A 皮肤金属化 B 电击纹 C Larcher斑 D 电气性水肿 E 骨珍珠
10证明电击死的尸体最有价值的指标为 A 电烧伤 B 雷击样纹 C 皮肤金属化 D 电流斑 E 骨珍珠
11电击所致的体表损伤的形态学变化中,哪项除外 A 电流斑
B 皮肤金属化 C 电流烧伤 D 骨珍珠 E 电击纹
12电击伤(死)在以下情况中,哪项最常见 A 触电自杀 B 触电他杀
C 工农业和日常生活中意外灾害事故 D 用其他手段他杀后伪装电击 E 雷击
13触电后可见到以下几种死亡情况,但除外 A ??死亡
B 因晚期合并症死亡 C 立即死亡 D 抑制死 E 延迟性死亡
14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检查皮肤金属化的方法 A Timm银染硫化物法 B Schaeffner法 C 扫描电镜检测法
D 2% 8—羟基喹啉、异丙醇溶液法 E 活化分析法
15在无电流斑的电击死中,哪项原因的解释是不对的 A 220v或更低电压的电击死时,仅1/3出现电流斑 B 600v或更高电压时,几乎所有案例均可发生电流斑 C 电流通过体表的时间很短,不是以产生焦耳热形成电流斑
D 触电者正处于劳动大汗时,或满手油污接触面大时,就可以无电流斑形成 E 水中触电
16电击所致金属化检测方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Schaeffner微量化学分析法 B Timm银染硫化物法 C PATH磷?酸苏木素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