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如何当好班组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1:05: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气质

气质是先天的,或者说是遗传的,它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古希腊人已经对人的气质进行了分类,他们分别是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

①多血质的人一般来说性格比较活泼好动,工作中喜欢找捷径。 ②胆汁质的人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爱兴奋,爱激动。

③黏液质的人很喜欢安静,往往是你有千般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做事稳稳当当。

④抑郁质的人性格比较压抑。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提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气质的含义不同,平时所说的气质实际上是指风度,这里所说的则是心理学上的概念。

◆性格

性格基本上是后天可塑的。例如对人的态度是冷淡还是热情,对工作是认真还是敷衍,生活中是勤劳还是懒惰,这些称之为性格。性格有比较多的价值取向的成分。

3.情绪

人们在活动中常常会受情绪的影响,情绪在人的个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绪与性格的区别在于:性格是比较稳定的一种心理体验的表象,而情绪变化较多,反复较大,经常处于不同的变化之中。

情绪由于客观事物和主观需要产生了差异,从而使人产生喜怒哀乐等一些主观的心理体验,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之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通常在班组中,影响职工情绪的要素有:社会、家庭、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身体等(参见图6-1)。

图6-1 影响职工情绪的要素

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了解了这些就能有助于掌握人们的行为规律,找到改变行为的诱因。作为一名领导者首先要了解员工情绪产生的原因,目的是为了改造他或改造环境。

二、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是指一群人在围绕共同的目标进行活动时,出现的一些共性的心理反应。群体心理是人类心理的一部分,它与个体心理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处理好群体心理,有助于提高士气,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1.群体心理的特点

◆直接性。命令一出,群体成员马上有反应。

◆混沌性。群体成员仁者见仁,智者智者,常常使领导者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感染性。群体成员会互相影响。 2.群体心理的功能

◆整合功能

如果群体心理呈积极向上的趋势,那么经过整合之后,使系统出现1+1>2的力量,那么群体的效率就会更高。

◆显示器功能

群体心理可以直接反映出员工的心态,命令一出来,群体成员是赞成,是反对,都会反映在脸上,这是直接性的一种具体性体现。

◆警示器功能

群体心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亮起红灯警示,此时需要对某些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整。如果群体受到挫折,由于群体之间的互相感染,导致群体心理的感染性就会产生放大效应,所以当群体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它控制在萌芽状态,或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影响士气的功能

一个班组士气是否旺盛相当重要,拿破仑说过,军队打仗,2/3打的是士气。班组同样如此,如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心理呈积极向上的态势,那么士气

高,工作效率就高。在非常愉快的环境中,士气高,工作效率会比平时会高出5%~10%,如果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会比平时低5%~10%。

3.根据群体心理特点建立相关机制 ◆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所谓反馈机制就是班组长要与员工增加沟通,政策要公开、透明,防止流言出现。

◆建立良好的调整机制

有些政策,有些规章制度如果不够完善就要及时进行微调,同时还要建立宣泄机制,例如员工有一些情绪,不要让他们总是压抑在心里,而要让他们及时宣泄。

◆建立良好的诱导机制

做好人的心理工作和思想工作,把握员工的脉搏,掌握他们的情绪及某些心理产生的原因,以改造他的行为。

三、提高沟通技巧 1.影响沟通的障碍

◆语言障碍

我国的语言非常丰富,常常是一句话包含多种意思,容易造成对方的曲解。 ◆知识经验差距产生的障碍

经验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理解和感受就不同,往往容易造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结局。

◆组织结构不合理

组织结构的不合理,就会造成上传下达渠道不通畅,从而形成沟通障碍。 ◆沟通方式选择不当

不同的沟通对象,适合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果沟通方式选择不当,往往会不欢而散,无果而终。

2.加强与员工沟通的“四解两容”

为了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提倡“四解”:了解、理解、谅解、和解。了解是前提,了解一个人就能理解一个人,理解之后能够谅解,谅解之后才能和解,才能处好关系。作为一个班组长,管理的员工性格各不相同,应该做到“两容”:容人、容事,即对各种性格的人都要包容,各种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沟通工作需要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会倾听。

3.P—A—C理论

P—A—C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三种状态,只是这三种状态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期表现的程度不同。

◆P状态

家长状态的人与别人交流时,常常喜欢用命令式的口吻,居高临下,哪怕是表扬也是很严肃的表扬,与人打交道时常常比较武断,甚至比较暴躁。

◆A状态

A状态的人与别人交流时往往表现得理智、冷静、不卑不亢,但与对方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C状态

C状态的人喜怒无常,说话容易走极端,容易动情绪,有时甚至还做出一些怪脸,一些古怪的动作来。

4.交流状态 ◆互补式

图6-2 互补式

与人交流时,一般提倡互补式的交流状态。例如: A状态:“小王,那份文件放哪儿了?” A状态:“老师,那文件放在保险柜里了。” C状态:“头儿还加班呀,快热死了。”

P状态:“走吧,就知道你懒驴上磨屎尿多。”一句话让员工感到很亲切,觉得你和他没有距离,如果你跟他一本正经地说:“小王,这可是革命工作,咱们一定要认真地完成”,那么这名员工以后绝对不会再与你开玩笑了。

◆交叉式

搜索更多关于: 如何当好班组长 的文档
如何当好班组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4gfy3jdaa8ojis8frfz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