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1、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碱基 核苷酸 五碳糖 A HIV 5种 5种 1种 B 8种 8种 2种 C 4种 4种 1种 D 8种 5种 2种 烟草叶肉细胞 烟草花叶病毒 豌豆根毛细胞 【答案】C 【解析】HIV为RNA病毒,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为4种、4种、1种,A错误;烟草为植物,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为5种、8种、2种,B错误;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为4种、4种、1种,C正确;豌豆为植物,含有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为5种、8种、2种,D错误。 【考点定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名师点睛】DNA和RNA化学组成的比较: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DNA RNA 五碳糖 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结束】
2、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分子式为C63H105O2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的肽键数目是16个 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D.10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有9个﹣CO﹣NH﹣,称为九肽 【答案】D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简式是C2H4O2NR,若硫氨酸的R基是-CH2-CH:-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A正确;氨基酸的分子简式是C2H4O2NR,分子式为C63H105O45N17S2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17个氨基酸残基,最多含有的肽键数目是16个,B正确;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失去1分子水,水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C正确;10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有九个肽键,称为十肽,D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名师点睛】易错点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式是C2H4O2NR,根据R基不同分为20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脱去的水分子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O来自羧基;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说明、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 【结束】
+
3、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
+
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C
++
【解析】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
+
确;主动运输的方式就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C错误;由于该载
+
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
【名师点睛】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是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结束】
4、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象.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B
【解析】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A正确;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B错误;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即转动转换器将物镜将④换成镜头③,C正确;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观察实验
【名师点睛】方法点拨: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1)(2)是目镜,(3)、(4)为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下角移动玻片标本;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 【结束】
5、下列关于生物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中都有核糖体和DNA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质粒中都含有核糖 C.受体、限制酶、抗体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D.细胞器之间都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答案】C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A错误;质粒是环状DNA分子,
不含核糖,B错误;受体特异性识别特定的信号分子、限制酶特异性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抗体特异性识别特定的抗原,C正确;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形成囊泡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再分泌的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但不是所有的细胞器之间都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DNA与RNA的异同;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酶的概念
【名师点睛】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③②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两者都含有核糖体,且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线粒体与核糖体中都含有RNA,RNA中含有核糖,而质粒是环状DNA分子,不含核糖;限制酶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受体能识别特定的信号分子。 【结束】
6、以下关于酶和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酶的催化 B.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
C.酶和ATP的组成元素都有C、H、O、N D.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ATP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酶的催化,A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它们和ATP的组成元素都有C、H、O、N,C正确;酶参加的吸能反应需要ATP水解供能,而酶参加的放能反应是合成ATP,D错误。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名师点睛】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的进行。
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 【结束】
7、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A B C D E
材料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人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根尖 菠菜叶 实验条件 清水、苏丹Ⅲ染液、50%酒精溶液 甲基绿-吡罗红染液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丙酮、层析液 观察内容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质壁分离及复原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解离液、0.3 g/mL蔗糖溶液、清水
(1)A组实验中脂肪颗粒被染成___________,该实验必须借助______________来观察;B组实验细胞核被染成_____________色,细胞质被染成_____________。
(2)C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在做D组实验时,应选择图甲________(填编号)处细胞为材料。某同学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乙图所示图像,此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多选) A.视野选择不合适 B.取材时间不合适 C.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D.解离时间不够
(4)E组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除了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外,最可能的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橘黄色 光学显微镜 绿 红色
(2)解离液破坏了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或解离液使细胞死亡) (3)③ AB
(4)划滤液细线次数不够 (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解析】(1)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该实验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来观察。细胞核被甲基绿染成_绿色,细胞质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2)C组实验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经过解离后已经死亡,因此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
(3)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应该选择③分生区细胞进行实验,此处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增生能力,便于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量较少,可能是因为视野选择不合适,取材时间不合适造成的。
(4)通过层析液提取绿叶中的色素,除了实验材料选择正确和实验过程正确之外,还需要注意画色素滤液细线的必须重复且未做干燥处理,分离时间不能过短,在放滤纸条时,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考点定位】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结束】
8、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