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1 14:40: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作者:肖锦俊

来源:《当代教育》2015年第02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显著、深刻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学目标的多样性。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理性推进,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价值逐渐体现出来,而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更是呈现出与传统的语文课堂不同的几个鲜明特点。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谈以下几点陋见。 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与技能,只见知识不见人,很少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折射出的教学理念就是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意,重智能变化、轻心理变化,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知记忆,不知思考;只知接受,不知创新,活脱脱地是一个个盛装知识的容器。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忽视情感因素的诱发,更使学习变得索然无味,甚至苦恼至极。而语文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目标应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中心,师生常常抱着课本,进行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分析与讲解,试图通过这一举措,让学生记住知识、形成能力。殊不知,这样就文论文、不及其余,不仅弱化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因为脱离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往往收效甚微,达不到预定的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母语社会背景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走“开放式”语文教学的道路。具体地说,就是以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原有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文本为信息之源,纵横延伸,立体展开,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构建认知框架,最后达到同化课文、改变并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散文《春》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走进春天”、“欣赏春天”、“品味春天”、“拥抱春天”四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由现实到文本,再由文本到现实,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词、曲,在比较诵读中深切感悟古人与今人笔下春天内涵的不同。通过这些有机联系,使得语文课由单一转向复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互动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常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运行的是一种师对生的单向传输,即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授、生受,师教什么、生则学什么,不教则不学。教师与学生之间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4pdg1dmfn5136q5t3t485bn78arf200cl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