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社会学概论》第 章至第 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 单选题 (共10题 ,总分值10分 ,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分类标准是( )。 (1 分) A. 成员的互动关系 C. 对群体的心理归属 分) A. 问卷调查
B. 实地研究
C. 社会实验方法
D. 定性分析
B. 群体习惯
D. 成员所在的群体
2. 强调身临其境,融入社会,“打成一片”的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是( )。 (1
3. 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称( ) (1 分) A. 基本社会化
B. 再社会化
C. 继续社会化
D. 正向社会化
4. 一般说,实地研究和非介入性研究属于( )。 (1 分) A. 定性方法
B. 定量方法
C. 常规方法
D. 特殊方法
5. 人的根本属性是( )。 (1 分) A. 自然性
B. 社会性
C. 生产性
D. 文化性
6. 为了完成较高层次系统所规定的工作和任务、依据一定章程、按照某种正式的手续而建立的
群体,称( )。 (1 分) A. 首属群体
B. 次属群体
C. 正式群体
D. 参照群体
7. 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可将社会群体划分为( ) (1 分) A.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B.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第1 页 /共 8页
C. 内群体和外群体 D. 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8. 人的社会化作为个人与社会互动的成果,具有( )。 (1 分) A. 自然性与社会性
B. 主动性和能动性
C. 整体性和开放性
D. 强制性和能动性
9. 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定量研究方法被称( )。 (1 分) A. 问卷调查 分) A. 合作
B. 交换
C. 竞争
D. 冲突
B. 社会实验
C. 实地研究
D. 介入性研究
10. 行为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这种社会互动形式被称为( )。 (1
二 多选题 (共10题 ,总分值20分 ,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
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 关于社会互动最突出的理论有( ) (2 分) A. 符号互动论 C. 常人方法学 E. 冲突论
B. 拟剧论
D. 结构功能理论
12. 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2 分) A. 问卷一般不宜太长 C. 要使用否定句
E. 排列问题时要坚持先开放后封闭的原则
B. 用词要准确
D. 排列问题时要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
13. 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 )。 (2 分) A. 群体目标
C. 群体成员的技能 E. 群体凝聚力
B. 群体规范与压力 D. 群体意识
14. 社会网络具有的特征包括( )。 (2 分)
A. 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 B. 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C. 社会网络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 D. 社会网络对个人来说具有效益 E. 社会网络是相对稳定的
15. 社会化的主要功能包括( ) (2 分) A. 文化传承 C. 社会冲突
B. 结构整合 D. 社会稳定
第2 页 /共 8页
E. 个人自我完善
16. 社会调查研究进行资料整理时应坚持( ) (2 分) A. 真实性原则 C. 统一完整性原则 E. 准确性原则
B. 分类归档原则 D. 复杂化原则
17. 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 )。 (2 分) A. 遗传因素
B. 制度因素
C. 自然条件
D. 环境因素
E. 生活实践
18. 构成社会互动的因素有( )。 (2 分)
A. 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B. 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C. 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面对面的直接接触
D. 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的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E. 以上都正确
19. 封闭式问卷的优点是( ) (2 分) A. 灵活性大
B. 适应性强 C. 有利于被调查者发挥主动性 D. 答案标准化 E. 可进行数量分析
20. 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 )。A. 规范性行为功能 B. 经济生活功能 C. 精神生活功能 D. 教育功能 E. 抚养、赡养功能
三 名词解释题 (共4题 ,总分值20分 )
21. 定性方法 (5 分) 22. 再社会化 (5 分) 23. 社会互动 (5 分) 24. 初级群体 (5 分)
四 简答题 (共3题 ,总分值30分 )
25. 简述基本社会化的任务。 (10 分)
第3 页 /共 8页
2 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