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地理 历史
微点3 雪线与林线
(1)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雪线以上气温在0 ℃以下),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地形坡度等。
(2)林线是森林带的上限海拔。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气温高、降水多,则林线高;气温低、降水少,则林线低。
微点4 影响山地林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微点5 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高考 地理 历史
水平(纬度、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2017·高考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
高考 地理 历史
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回答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C.光照 【图解思路】
B.降水 D.土壤
高考 地理 历史
【尝试解答】
2.A
1.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