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互信的桥梁--论平潭旅游业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平潭作为一个连接两岸互信、推行台湾经验的试点的小岛,其旅游业的发展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面临着自然环境、社会等各方对其带来的机遇与威胁。运用SWOT分析法对平潭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旅游发展策略,最后提出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发展中的消费、投资、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为平潭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增加平潭的GDP发展,促进其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平潭、旅游业、两岸
导言
旅游业作为国际服务贸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学习、研究有参考价值,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发达国家、地区产业结构的改变,尤其是服务业在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服务业也日趋国际化,国际服务贸易开始成为一个愈来愈火热的名词,藉此,希望通过对平潭旅游业的学习,以小见大来学习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平潭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地理环境优越,旅游景点众多,但其经济发展始终不够发达,旅游业始终没有发挥其优势,只占GDP约1/3,旅游业的滞后制约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利于提高其就业率,增高其投资比重,扩大其消费比例。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政府逐步重视其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发展,认识到旅游业对平潭经济的有着巨大的潜力。
1、平潭概况
平潭是福建省东部沿海一个岛县,全县陆地面积3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其中主岛海坛,面积为267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平潭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里,是祖国大陆与台湾本岛距离最近处,西临海坛海峡,南近南日岛,北望白犬、马祖列岛。从海上看,主岛海坛形似坛台浮于水面,为此,平潭古称海坛,又因岛上君山常年岚气弥漫,平潭又称岚岛。全县共由126个岛屿和702个礁岩组成,又有“千礁百岛”之美称。
平潭区位优势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宽阔的海域与外海相连,众多的岛礁点缀其间,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又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罕见,日照充足,岛上风光秀丽迷人。既有宽阔平坦的天然海滨浴场,又有奇异独特的海蚀地貌,湖、沙石海岛旅游胜地。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平潭县境内的石牌洋、君山、王爷山、海坛天神、南寨石景、青观顶,将军山、山岐澳、坛南湾等八大景区被确定为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名录,也列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平潭从以前的小渔村
现在变成了对台湾的实验区。从地缘上来说是两岸地理位置上最好的对接地点,也是各式制度可以独立实验的最佳场所。
2、平潭旅游业SWOT分析
平潭的旅游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在建设海西的浪潮中,其旅游业的发展拥有千载难逢的良好发展机遇。但是,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以及一些自然灾害的威胁,在旅游业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平潭存在着一些劣势和不足,来自各方的压力也给平潭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威胁。平潭只有认清了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才能在发展旅游业、建设国际海岛的进程中取 得优异的成绩,立于不败之地。
2.1优势
2.1.1政府给予政策支持。2009年9月,福建政府确立平潭成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和海峡岸经济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综合试验区,发布开发平潭的12项优惠政策:在现有一般性财政移支付政策不变的基础上,10年内对平潭实行方级财政收入全留的财政体制;省、市两级有关门列支列收的规费全额返还给平潭;为了吸引更的客商投资兴业,省、市全留给平潭的部分,其50%将返还给企业,对一些具有带动性的重大目,则给予全额返还,对环岛路建设,省市给予年贴息等。在此基础之上,政府提出了对平潭的整体开发计划。
2.1.2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独特的对台优势。平潭地扼台湾海峡要冲,是大陆地区距离台湾最近一座岛,与台湾新竹相距仅126 km。历史上平潭就是东南沿海对台贸易和海上通商的中转站,早清朝咸丰年间,平潭就被开辟为福建省5个对台易的港口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平潭是国最早被批准设立的台轮停泊点、台胞接待站和台小额贸易县之一,曾在两岸民间交流交往中扮过独特的角色。如今平潭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将再次成为大陆与台湾交流交往的一个重要连站,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乃至祖国的和平统一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2.1.3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平潭主岛海坛岛面积267 km2,为福建省第1大岛,中国第5岛。全县共由126个岛屿和702个礁岩组成,“千礁百岛”之美称。平潭气候宜人,为热带海性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罕见,日十分充足。其海域也十分宽阔,与外海相连,既宽阔平坦的天然海滨浴场,又有奇异独特的海蚀貌:海岸线蜿蜒曲折,达408 km,其中100多km为优质海沙滩,沙质细白;海蚀地貌塑造出千姿态的异形山石,海蚀崖、海蚀洞、海蚀阶地貌星棋布,其中海坛天神造型形态非常逼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花岗岩风化造型。平潭为湖、海、沙海岛交相辉映的旅游胜地,素有“海蚀地貌甲下,海滨沙滩冠全国”之称,适宜开展度假,光、游览等活动。
2.2劣势
2.2.1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历史原因,平潭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未得到很好
的发展,基础设施设相对落后。交通、通讯、邮电、环境保护等相设施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岛内多处建筑在经历海风的多年侵蚀后,较为破旧。并且一直以来,交通都是制约平潭旅游发展的瓶颈,平潭同外界的系主要通道是靠轮渡。县境内适用于旅游的路网未形成,也无专用的旅游车辆,县境干道公路等低。路面狭窄,长期超负荷运行。
2.2.2旅游资源多受破坏。在平潭境内,集体个人采石现象普遍,几乎遍及全县每个角落,已或正在对景区与景点构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三六脚湖岸边的“笔架潭”部分已被炸掉,县域风石也被开采一块等。旅游文物古迹也是平潭县一旅游资源,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文物的破坏和损失。平潭因“谭”而得名,但该“碑”却已成为民宅院的基石与后墙,消失无踪;建于明代的“峰寺”,工艺精细,林多景美,如今亦寺毁林绝景观荡然无存,代之而建的是一座不伦不类的建物。此外县域内还有许多名人宅第、重要碑刻、石器遗址,当前也空有其名。对古迹文物的破坏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
2.2.3旅游景点整合不足,难以发挥整体优势。多数景点在开发时孤立作战、各自为营,导致景规模偏小、层次不高、缺少合力、相互之间缺乏机联系,资源特色难以转变为产品特色,资源优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各景区景点在对外宣传以整体宣传推介方面还有欠缺,不但景区景点之间乏组合产品、整合营销意识,政府的协调职能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全县的旅游推介和形象推工作仍是薄弱环节。
2.3机遇
2.3.1 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国民经济呈现出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对于旅游业发展来说,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精品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能积极地刺激旅游需求的增加,提高居民的出游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推动平潭旅游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升级换代,旅游消费也越来越成为大众消费的焦点,而且随着居民出游识的不断增强,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旅游市场将会更加兴旺。
2.3.2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平潭旅游业发自从2004年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到现在,平潭不断展现出其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重要性。福建省政府将平潭定位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和海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综合试验区,对潭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对平潭带来一系列的提升和改变:平潭的基础设施将会一步完善,岛内投融资环境变好,以及获得海峡两岸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等,这些均为平潭旅游发展供绝佳的契机。
2.4威胁
2.4.1行业及区域竞争加剧。近年来,海岛型游地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海西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周边海岛众多,对平潭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威胁。海西范围内,同为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厦门鼓屿,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与平潭相距不远,其声名早已远播海内外,对平潭的海岛旅游产生一定的屏蔽效应;而距离较远的珠三角海岛旅游的资源禀赋良好,产品体系开发较为完善,在一程度上,平潭旅游发展处于其阴影之下。这些对平潭海岛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与威胁。
2.4.2自然条件制约旅游发展。平潭海岛受台风风沙等不利因素影响较大,
极易造成旅游者提前散或滞留。同时平潭海岛旅游季节性明显,每年5~10月为旅游旺季,11月至翌年4月为旅游季。致使旺季旅游设施超负荷运转;淡季许多旅服务设施闲置.
3、大力发展旅游业
3.1旅游发展策略
3.1.1积极培育两岸旅游合作示范区
通过构建岚台旅游合作区,促进两岸间区域旅游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以及旅游资源和市场的对接。在旅游交通线路方面,岚台形成海运航线和空中航线。海运航线方面,在东部东澳和西部如意湾口设立两岸快捷客货滚装码头,并列为对台海上客货直航口岸;空中航线方面,平潭支线机场与台湾的各个航点一起构建两岸紧密型的空中交通网络。在旅游节事方面,创办各种节庆活动,打造两岸共同的海峡旅游品牌。
3.1.2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建设
围绕“海峡旅游”的主题,有效整合岛内优势旅游要素;通过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加强岛内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旅游项目建设,促进岛内已有旅游项目的优化升级,形成以海滨度假旅游为主导,以海上运动、观光休闲等旅游产品为支撑的海岛旅游产品体系。
3.1.3加强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
加强与福州、宁德、莆田、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南平、三明等地市旅游合作,提升省域旅游协作水平。推进对台合作,建设海峡无障碍旅游区,方便两岸旅游双向往来,形成海峡旅游一体化。
3.1.4完善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
建设旅游交通畅通网络,为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国际海岛旅游休闲目的地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大市场主体培植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完善人才培养、引入、激励机制,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构建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健全旅游营销体系;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3.2、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
3.2.1对就业的贡献
平潭旅游业的发展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引力,其有利于更多的的人参与就业,降低其失业率,扩大了劳动参工率,提高了就业比例。在这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的人员,通过公共培训计划,可以使处于失业或衰落行业的人员转移到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