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资源的概述,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第二部分是一煤炭为案例分析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第三部分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关于自然资源是属性、特点,因教材理论性和概括性都教强,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老师要结合举实例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分类方式很多,指导学生明确按自然属性和再生性质分类即可,并重点剖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关于自然资源极其利用,教材改变了以前高中地理课程系统讲述每一种自然资源的状况,而是以煤炭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以历史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并能加以区别;了解其基本特点。 2、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以煤炭资源为例,使学生理解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
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学会相关的读图分析方法,提高定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获取自然资源的有关知识,并将这些地理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地理学习过程中;
3、通过对我国中西部煤炭富集地区开发方式的探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自然资源的数、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及特点。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图片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一、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讲解】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自然性、价值性。
【巩固练习】
下列物质与能量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属于自然资源,为什么? 煤炭、焦炭、铁矿石、水能、雷电、自来水、蔬菜
【点拨】雷电、台风、地震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是不是它们注定就不会成为自然资源呢?
【思考】自然资源有哪些属性特征? 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阅读思考】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自我再生性质,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两大类,这两大类自然资源有何关系?
【点拨】
自然属性 矿产资源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自我再生性质 不可再生 可再生 相对性及启示 可再生资源在开发不合理时可转为非可再生
【阅读思考】结合所学,填写下表: 不同历史阶段的自然资源:
人类历史阶段 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 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阶段 动植物资源 水资源 农业社会阶段 动植物资源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工业社会阶段 动植物资源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过程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逐渐扩大的。 【板书】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读图分析】读图4-26,分析回答:
1、前煤炭时期(又称木柴时期)分界线在什么时候?简要
叙述木柴时期世界能源结构特点,并说明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2、促进人类迎接煤炭时期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对世界工业产生了怎样重要的影响?。 3、现在煤炭除了作为能源外,还有什么重要作用?
4、煤炭时期维持了较长的时间,人类进入后煤炭时期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什么时候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最主要能源?延长横坐标,适当地画出煤炭比重变化趋势曲线.
5、你预测人类将来的能源结构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归纳小结】
时间 主要能源 直接原因 前煤炭时期 18世纪中期以前 木材 生产力不发达,对能源的需求少 煤炭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期前 煤炭 后煤炭时期 20世纪60年代以后 石油、天然气 以蒸汽机为标志的产业革命 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 根本原因:各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活动】读图4-29,分析回答:
(1)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较,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有何特点? (2)自1995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总体趋势有何变化?
【点拨】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特点:以煤炭为主,占70%左右,且呈下降的趋势;石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