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
(B卷)
题号 一 分数
合分人: 复查人:
一、单选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的对应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每题1 分,共30 分。)
1.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 B.历史分析 C. 走群众路线 D.抽象分析
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 剩余价值论 D. 劳动价值论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阶级斗争 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惟一的标准是( )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 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7.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1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评卷人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8.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9.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0.恩格斯认为:“时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充分说明了( )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 1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12.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13.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14.“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15.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16.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
2
A.真理和错误没有原则界限 B.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都是真理 C.不同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 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17.认识对实践具有
A.决定作用 B.检验作用 C.指导作用 D.中介作用 18.关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说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B.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 C.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
D.改造客观世界的核心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9.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是( )
A.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然地改造了主观世界
B.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靠自己自觉地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
C.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努力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只有改造好客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
20.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21.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A.劳动者的素质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22. 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 )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B. 产品的分配方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2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4.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 ) A.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B. 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 C. 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 D. 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
2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 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
2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 )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27.社会革命根源于( )
A. 人口太多 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2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
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9.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 )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
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3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来源有(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C.现代西方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2.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 ( )
A.相对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折衷主义 33.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是( ) A.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提供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提供了正确理解哲学史的基本线索 D.提供了解决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4
分数 评卷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