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 1 段 2 标工程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和山阳区,施工总长度 4.3km,桩号范围Ⅳ 33+700~Ⅳ 38+000。主要包括长度 3526m 的明渠、普济河渠倒虹、闫河渠倒虹、 1 座退水闸、 4 座公路桥梁、焦作管理处、 1 座排污廊道、
8 座抽排泵站等。
渠道为梯形断面,渠底宽度为
21m,渠底高程 98.574m~98.113m,渠道内外边坡
为 1:2,一级马道 (堤顶 )宽 5.0m,渠道纵比降为 1/29000。全渠段采用混凝土衬砌,渠坡厚度 12cm,渠底厚度 10cm。混凝土衬砌强度等级为 C20,抗冻标号 F150,抗渗标号
W6。全渠段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在渠底及渠坡防渗复合土工膜下均铺设保温板防冻
层。
二、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该标段在新庄~恩村工程地质段内,粘性土均一结构,地层岩性主要为重粉质壤土 和粉质粘土( alplQ1 4),地表断续分布有一层人工填土。该段以半挖半填为主,挖方
深度一般 2~7m,最大挖深 8m,渠坡岩性主要由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 alplQ1 4 )组
成。
根据焦作地面气象观测站,段内最早地面稳定冻结初日在
12月 9日,终日 2月19
日,历年最大冻土深度 19cm;霜冻初日最早为 10 月 17 日,终日最晚为 4 月 3 日,并观 测有多年各月平均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多年各月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多年各月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等资料,见表
表 2-1
2-1。
焦作站水文气象资料统计成果表
月份(月)
观测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 合计 极值
均
多年各月平均降雨量( 多年各月平均降水日数( mm ) 6.8 9.4 22.6 27.3 44.4 76.4 148.0 108.3 61.8 37.9 d) 2.7 3.7 1.0 3.8 5.1 5.7 6.6 7.6
11.5 10.6 8.2 6.3 17.9 7.6 4.2 9.0 2.5 3.1
568.4 74.7
15.2 20.5 10.4 43.3 -17.8 多年各月平均气温表(℃) 多年各月平均最高气温(℃) 多年各月平均最低气温(℃) 多年各月极端最高气温(℃) 多年各月极端最低气温(℃)
9.0 16.4 21.9 26.5 27.5 26.4 22.0 16.2 30.8 27.2 21.9 22.4 17.2 11.1 39.0 37.7 35.9 11.8 6.2 -0.8 5.9 9.0 14.5 22.1 27.6 32.1 31.9 -3.2 -0.7 4.1 10.9 16.0 20.9 23.4 14.4 8.2 4.3 -1.2
18.8 25.4 29.8 35.0 39.3 43.3 40.4 -13.2 -17.8 -5.8 -1.3 6.6 12.6 15.9 27.0 24.6 -7.3 -16.3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多年各月平均风速( m/s) 多年各月最大风速( m/s) 最大冻土深度( cm)
2.2 2.3 2.6 2.7 13.0 15.3 18.0 16.3
2.6 18.0
2.5 2.3 2.0 1.9 2.0 2.3 2.4 2.3 22.0 19
22.0 14.7 15.0
12.0 13.7 12.0 15.0
19
因此,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以及进度计划安排、施工技术要求,本标段主渠道降
水拟采取管井法进行井点降水,沿渠道中心布置。
三、 编制依据及试验目的
3.1 编制依据
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
1 段第二施工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合同编
号: ZXJ/SG/HYD-006 》;
2、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焦作
1 段第二标段渠道施工图; 1 段第二标地质总断面图;
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焦作
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 5、《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 ( SL 320-2005);
6、《水文地质手册》 。
3.2 试验目的
1、通过抽水试验施工,选取合适的井型结构等有关抽水井的参数。
2、通过抽水试验了解含水层富水性、查明含水层的地层结构、复核含水层的渗透
系数。获取本地段综合地层渗透系数
K ,影响半径 R 等。
3、确定单井出水量、干扰情况下的出水量,预测基坑降水的实际涌水量,并根据
涌水量和降深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基坑降排水方案及降水深度及井间距。
四、 试验规划
因本项目为线路工程, 全线长 4.3 ㎞,沿线地下水位深度不均匀, 根据地质剖面图,
Ⅳ 33+700~Ⅳ 34+800 段地下水位高于渠底高程 2.5~4m;Ⅳ 34+800~Ⅳ 35+900 段地下水位高于渠底高程 0~2.5m;Ⅳ35+900~Ⅳ 36+500 段地下水位于渠道底附近。 闫河倒虹吸出口段至Ⅳ 38+000 地下水位基本在渠道设计开挖底一下,施工时需根据现场复勘情
况确定是否采用排水措施。
据此,标段内拟定做 3 个单井抽水试验,分别位于Ⅳ 34+500、Ⅳ35+000、Ⅳ35+900
位置。
五、 抽水试验井的设置与结构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5.1 抽水试验井的设置
分别在Ⅳ 34+500、Ⅳ 35+010、Ⅳ 35+900 渠道中心位置布置 3 口抽水井,每口抽水
井附近布置 3 口观测井,具体见《单井抽水试验井布置图》
。 观测内容
抽水井 Y1 Y2 Y3
观测井 G1、 G2、 G3 G4、 G5、 G6 G7、 G8、 G9 水位降深、出水量、回水时间 水位降深、出水量、回水时间 水位降深、出水量、回水时间 5.2 抽水试验井结构
试验位置
Ⅳ 34+500 17m 30cm
过滤管下 1m 为沉淀 管,井壁外侧过滤管 段填充过滤料
Ⅳ 35+010 15m 30cm
过滤管下 1m 为沉淀 管,井壁外侧过滤管 段填充过滤料
14~ 5m 59mm
详《单井抽水试验井布置图》
Ⅳ 35+900 13m 30cm
过滤管下 1m 为沉淀 管,井壁外侧过滤管 段填充过滤料
12~ 5m 59mm
备注 井深
抽 水 井
内径
结构
井深 直径
观 测 井
16~ 5m 59mm
井距
过滤管下 1m 为沉淀
结构
管,井壁外侧过滤管 段填充过滤料
过滤管下 1m 为沉淀 管,井壁外侧过滤管 段填充过滤料
过滤管下 1m 为沉淀 管,井壁外侧过滤管 段填充过滤料
六、 试验操作及方法
本试验为单井抽水试验,采用定流量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
工作流程:钻机就位→钻孔→成孔清孔→下井管→填砾料→洗井→试抽水→正式抽
水→记录→试验成果报告。
6.1 抽水井、观测井的钻探
抽水井和观测井根据孔位布置图结合现场情况确定,造孔时,先钻造抽水孔后钻造
观测孔,钻探完成后应测量各孔(管)口的坐标、高程。孔内所有测探、过滤器等的安
装,均应从统一固定基点算起。
1、钻机就位:按照选定的抽水井和观测井的孔位(参见附图)
,架设钻井机具,并
做好施钻前的准备工作(如井管、砂砾料的采购等) 。
2、钻进清孔:钻进前量好钻具总长度,精确计算出机上余尺,控制钻进深度。钻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