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 A )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和考试 B.考核和考试 C.考查和考核 D.检查和评价
2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B )。
A.形成性测验 B.诊断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安置性测验
30.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C )。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31.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哪些学生得到发展?( D ) A.特长学生 B.优秀生 C.后进学生 D.每个学生 32.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 )。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二、填空题
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 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2.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 3.钻研教材包括钻研( 教学大纲 )、教科书和有关的参考书。 4.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 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和时间的分配。
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多少,可分为( 单一课 )和综合课。 6.课的结构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 )和教学对象的制
约。
7.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 教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
8.根据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 复习课 )。
9.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是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 综合型 )。 10.供答型试题又分为简答式试题和( 陈述式试题 )。 11.简答式试题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填空题 )。
12.选答型试题可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 组配式试题 ),统称为( 客观性试题 )。
13.分组教学制分为两类:( 外部分组 )和( 内部分组 )。 14.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 学科能力分组 )和( 跨学科能力分组 )。
15.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 设计教学 )、( 道尔顿制 )。 1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 京师同文馆 )。
17.学生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 测验 )或( 考试 )。 18.内容型策略有两条途径:( 结构化策略 )和( 问题化策略 )。 19.结构化策略可分为直线式、( 分支平行式 )、螺旋式和( 综合式 )。
20.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指的是过去的( 班级授课制 )。
21.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 选答型 )。
22.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是( 作业 )。 23.苏格拉底善于运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形成了著名的(助产术)。
24.(个别教学 )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25.调动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 )是启发的首要任务。 26.( 理解知识 )是巩固知识的基础。 27.上好一节课首先要( 备好课 )。
28.“父传子”、“师带徒”属于( 个别 )教学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