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等深线的分布主要是从走向及疏密角度去分析。对比图中东西两侧的等深线,可判断两侧疏密的差异;等深线稀疏表明海底坡度缓,密集表明海底坡度陡;西侧浅是因位于板块内部,东侧深是因处在太平洋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第(2)题,依据两地的降水季节分布图分析两地降水的季节差异;根据影响降水的大气环流分析降水的成因。敦贺处在冬季西北季风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而横滨处在夏季东南季风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第(3)题,应从影响港口选址的水域条件和陆域条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日本东南沿海的具体自然条件回答。 考点:日本的地形和气候;日本港口的区位条件。 21.
(1)南北走向。 理由:该地区中部的河流流向东西两侧,且大致平行排列,中央山脉应位于中部的分水岭。 (2)西侧海岸。 理由:西侧海岸受两侧陆地阻挡,风力较小(或东侧海岸冬半年受东北风影响大);西侧海岸线更为曲折;西海岸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货流量大;地处国际航运通道。 (3)喜高温、高湿、静风、土层深厚肥沃而湿润、排水良好。 多台风、热量不足。 【解析】
第(1)题,山脉的走向一般通过河流的流向、分布特征进行判断。第(2)题,判断、分析港口形成与发展,可从风浪、海岸线、人口、工业分布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推断橡胶的生长习性;海南岛纬度偏高,热量不足,易受台风侵袭。
考点:马来西亚的地形与矿产资源分布;农业区位条件。 22.
(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 ℃);全年降水量大(达1 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河网密布,河流流量大,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悠久、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解析】
第(1)题,描述气候特征,一般从年均温高低、年温差大小、日温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据图可知,各月均温在20 ℃以上,说明年较差小。降水一要看总量,二要看变化。从降水的柱状图来看,将各月对应数值加起来,年降水量在1 600 mm以上,说明年降水量大;从时间分配来看,降水的季节分配并不均匀,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旱季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4月。第(2)题,简要分析地形特征要指出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变化。由图中200米等高线分布,可判断出大部分地区海拔较低,应该为平原,再根据图中河流(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可得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或北高南低,地势起伏小,主要地形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第(3)题,注意是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不是黄麻生长的水文条件。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应从水文方面分析黄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一是灌溉(生长期),二是运输(成熟后),三是浸沤(上市前)。第(4)题,属于对工业区位的分析。该城市发展麻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是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历史悠久。在表述交通优势时,要细化答案:一要指出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二要指出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 考点:南亚的气候、地形和工业。 23.
(1)太阳能、风能。
(2)方式:管道运输。优点:运输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等。
(3)条件:中亚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资金充足、技术力量强、油气市场广阔。 意义:对中亚,合作开发,可以拓展中亚油气出口渠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可以拓宽石油进口渠道,提高能源供应稳定度,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第(1)题,中亚亚欧大陆内部,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因此太阳能丰富;由于地处中纬度,受西
风带影响,加上地形起伏较小,风能资源丰富。第(2)题,读图可知,哈萨克斯坦原油输出的主要运输方式是管道。管道运输具有运输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等优点。第(3)题,中亚和我国合作开发油气资源,中亚具有的优势是资源优势,中国具有的优势是资金、技术和市场。意义应从中亚和我国两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中亚的资源及其开发。 24.
(1)亚历山大为地中海气候;西安为温带季风气候。
(2)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是古代丝绸之路和今天亚、欧、非三大洲陆上交通的要道。 (3)作物:棉花(或长绒棉)。 特点: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 条件: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较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 【解析】
第(1)题,结合两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可知,亚历山大为地中海气候;西安为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从海陆位置和交通位置两方面分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埃及境内,最著名农作物是棉花(长绒棉)。埃及棉花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带。埃及种植棉花的优越自然条件可以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分析。 考点:中东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及农业生产特征等。 25.
(1)卡塔尔天然气资源丰富,产量大;距离输入国距离远,运输以海运为主;①港靠近气田,陆上交通便捷;经济实力强,技术先进,液化天然气适宜海运。 (2)该国地域狭小(城市间距离短);公路适合于短距离运输。
(3)特点:人口增长快,以机械增长为主;外籍人所占比重大,且增速快。原因:资源开发,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福利好,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迁入。 【解析】
第(1)题,①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港,主要可从资源量、资源分布、与市场的距离和技术等方面分析。第(2)题,卡塔尔国内交通线以公路为主,可从该国国内运输的距离和公路运输的特点两方面分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读出卡塔尔人口具有增长快和以机械增长为主这两个突出特征。原因可以从该国的资源开发和福利水平两方面分析。
考点:西亚卡塔尔的人文地理特征。 26.(1)常年盛行离岸的东南信风;沿海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 (2)特征:西部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多独流入海;流程短;流量小;流速快;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任答三点得三分) 原因:西部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山脉距海岸较近,沿海平原狭窄;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 (3)西海岸有港口,海运条件便利;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劳动力资源丰富;国际市场广阔。
(4)秘鲁东、中部,多河流,有很多高山常年积雪以及雨量充沛,而西部是太平洋海岸,属热带沙漠气候,常年降水稀少,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东多西少(只回答水资源“东多西少”仅得1分,此点满分3分);西部城市较多,人口密度大,工农业发达(经济发达),水量消耗多,(但干旱缺水,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受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制约)。 【解析】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本题以南美洲的智利为背景区域对区域降水少的原因,河流的特征以及成因,工业的区位因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知识进行考查。
(1)本题主要考查利马降水少的原因,意在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来。从纬度上来看,利马为热带沙漠气候,大部分地段处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缘,气流下沉作用显著,性质干燥;另外,这里盛行风向为东南信风,风向基本与海岸平行,不易使水汽产生抬升;大陆岸外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过,对气候起了降温减湿的作用,再加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使得该地难以形成降水。
(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特征及成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分析可知,该地西部有南北纵向的山脉,山脉离海岸较近,因此该区域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东高西低,河流多自东向西流,由于山脉距海岸较近,沿海平原狭窄,因此河流多流程较短,因地形坡度较大,河流多流速较快;该区域多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河流多靠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的水量较小。
(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读图分析可知,西部沿海地带港口众多,海运条件便利;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该地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国际市场广阔。
(4)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成因。秘鲁东、中部,多河流、有很多高山常年积雪以及雨量充沛,而西部是太平洋海岸,属热带沙漠气候,常年降雨稀少,水资源地区分布极 不均衡,东多西少;同时西部城市较多,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水量消耗多,但干旱缺水,经济发展和人 民生活受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制约。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考查知识点涉及到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及区域对外联系的相关知识与分析,意在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解读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1)考查利马降水少,主要是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可以结合区域的地理特征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2)河流的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来分析。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流量大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的大小,以及流速快慢和汛期时间等,水系特征主要从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河道弯曲等方面来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秘鲁铜矿冶炼工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的原因,意在考查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主要从交通、政策、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来分析。(4)资源跨区域调配应从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以及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方面分析。 27.(1)地处低纬地区,光热充足,年积温高,无霜期长。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T岛地处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廉价。
(2)甘蔗制成糖,重量大减,所以把制糖厂建在本岛,可以降低运输原料的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长距离运输甘蔗,会增加甘蔗的损耗;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低,土地地租较低。
(3)赞成。理由:扩大甘蔗种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为甘蔗制糖厂提供充足的原料,提高蔗糖的产量,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反对。理由:扩大甘蔗种植,有可能破坏地表植被,且该岛降水丰富,地表地形起伏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使生态恶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甘蔗的生长习性,分析该地种植甘蔗优势自然条件从地理位置、气候等方面进行,该地在12°N附近,属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年积温大,无霜期长。加上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和暖流影响,降水充沛,空气湿度大。社会经济条件,该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廉价的劳动力。
(2)制糖厂建在本岛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的原因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甘蔗制糖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该地生产甘蔗,距离原料产地近,甘蔗制成糖体积重量大大减轻,所以把制糖厂建在本岛,可以减少运输费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且土地资源丰富廉价,地租水平低。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若赞成,可以从工业发展有利区位条件说明理由。该地发展蔗糖出口创汇,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原料,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和收入;另外,该岛有港口的建设,海运便利。若反对,可以从该岛生态环境和种植甘蔗的不利影响分析。该岛河流短小。均由中间向四周注入海洋,说明该岛地形起伏较大,加上降水丰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秘鲁的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矿产出口国,其中铜矿储量居南美第二位,世界第三位。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脉,而铜矿冶炼工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首都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无雨之都,一年四季没有电闪雷鸣、急风暴雨。秘鲁的“东水西调”工程,大多建在3500-4200米山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
(1)分析利马成为“无雨之都”的主要原因。 (2)说明该国西部河流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3)分析秘鲁铜矿冶炼工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4)简述秘鲁修建东水西调的主要原因。 2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T岛盛产甘蔗。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要5500℃-8500℃,无霜期330天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
(1)结合上图所示信息,分析T岛种植甘蔗的优势区位条件。T岛盛产甘蔗,并建立了制糖厂,所产蔗糖多远销国外。
(2)制糖厂建在本岛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简要分析原因。
(3)该岛蔗糖能出口创汇,有人建议在该岛进一步扩大甘蔗的种植,对此你是否同意?说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