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本文的感情有一个统一的基调,但各个段落也有节奏的变化。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沉而忧伤的;叙述的语气平静而内敛。作者在追悔往事的悲痛情绪中,又有一份领悟生意义的豁然达观。题目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四、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瞠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的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五、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5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水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
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散步》
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 参考答案:
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目;也可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选择”等),拟出抽象的题目。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通过抓关键语句,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参考答案:
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
6
稳当不可。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水、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
“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课文中写景的语句有: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作用: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四、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句: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7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表达效果: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五、对比理解本文与《秋天的怀念》不同的感情基调。
《秋天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是:沉痛、感伤、悲慨、压抑,结尾处又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
《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有些语句也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散文诗二首》
一、如何理解《金色花》中的孩子这一形象?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孩子为什么那么活泼可爱、快乐天真?因为沐浴在母爱中。诗中的孩子跟妈妈三次捉迷藏,主要出于孩子活泼调皮、机灵可爱的天性;同时,他对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也见出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二、《荷叶·母亲》的母亲是怎样一个形象?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