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用户识别鉴权
在每次登记,呼叫建立尝试(移动台主叫或被叫),或执行某些补充业务的激活、去激活、等级、删除迁需进行鉴权。鉴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无权用户使用此系统。
3. 紧急呼叫
此功能是指具有“铁路紧急优先级”的呼叫,用于通知司机、调度员和其他处于危险级别的相关人员,要求停止在预先指定地区内的所有铁路活动。
4. 语音组呼和语音广播
在语音组呼中需要预先设置调度员和业务用户。所有业务用户在组呼进行中只占用一个业务信道,且在同一时间只能由一个业务用户讲话。
语音广播与语音组呼功能类似,但业务用户没有讲话的权利。 5. 短消息业务
提供MS和SNS-SC之间的短消息交换服务。 6. 信令信息单元的保密
移动台与基站间交换的下列信令信息单元需要保护:国际移动设备识别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MSI(主叫用户电话号码被叫时);被叫用户电话号码(当移动台主叫时)。此功能是为了防止无权者得到移动台与基站间交换的信令信息,以确保与用户有关的信令信息的机密性。 8.3.2 支持移动操作的网络功能
1. 位置登记
位置登记是指网络要保持跟踪移动台实际所处的位置,主要包括位置更新、位置删除、周期位置更新、IMSI分离/附着和故障后位置寄存器恢复等。
2. 切换
切换是指将一个正在处理的呼叫从一个小区倒换到另一个小区、或者在同以小区中,从一个无线信道倒换到另一个无线信道上。此功能保证移动台从一个小区移动另外一个小区时不中断通信,或作为一种减少同频干扰的方法。包括3种情况的切换:
(1) 同一基站子系统BSS物理信道间的切换; (2) 同一MSC,不同基站子系统间的信道切换; (3) 同一PL.MN,不同MSC间的信道切换。 3. 呼叫重建
在一次呼叫中,当失去一个业务信道,呼叫可再次被建立。呼叫重建仅适用于业务信道,即呼叫已处于接续状态。 8.3.3 呼叫处理的附加网络功能
1. 呼叫处理的排队 2. 业务的安全保密
17
在无线路径上,系统对业务提供两种保安功能: (1)用户识别的保密
在无线路径上,用临时用户识别IMSI替代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MSI,使窃听者不能确认在无线路径上使用资源的使哪个用户,以保证用户识别秘密性。
(2)用户数据的保密
对业务信道上传输的用户信息的保密。在MS与BSS同时用移动台与网络计算处的密钥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解密。
3. 非连续接收
系统依据移动台的TMSI、TDMA帧号以及BCCH信道上发送的广播消息内容将移动台分成若干组,对于某移动台的寻呼消息,仅在此移动台所属组的相应时间间隔中接通电源,其余时间则关断电源或安排执行其他任务。
4. 支持DTMF
从移动台至网络方向,当话音通路已建立,移动用户按下键盘,系统应支持DTMF信号的发送(将DTMFF信号转换成可在无线接口上传送的信令消息。
9 频率配置
9.1 工作频段
采用GSM 900MHz工作频段: 885-889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 930-934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 共4MHz频率带宽。 9.2 频道间隔
相邻频道间隔为200kHz。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为8个信道。 9.3 双工收发间隔 双工收发频率间隔45MHz。 9.4 发射标识
业务信道发射标识为?, 控制信道发身标识为?。 9.5 频道配置
1. 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的方法。频道序号从999~1019,共21个频道。扣除低端999和高端1019做为隔离保护,实际可用频道19个,频道序号为1000~1018。
频道序号与标称频率对照表参见表9.5.1,标称频率最后三位的有效数字分别为
18
000,200,400,600,800(kHz)。
频道序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为: fl(n)= 890.000MHz+(n-1024)×0.200MHz f h(n) = fl(n)+45MHz n = 999~1019
9.5.1 GSM-R网络频道号与频点对照表 频道号 基站发射 基站接收 频道号 基站发射 频率(MHz)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887.200 887.400 887.600 887.800 888.000 888.200 888.400 888.600 888.800 889.000 基站接收 频率(MHz) 932.200 932.400 932.600 932.800 933.000 933.200 933.400 933.600 933.800 934.000 频率(MHz) 频率(MHz) 999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885.000 885.200 885.400 885.600 885.800 886.000 886.200 886.400 886.600 886.800 887.000 930.000 930.200 930.400 930.600 930.800 931.000 931.200 931.400 931.600 931.800 932.000 (移动台发,基站收) (基站发,移动台收)
2. 枢纽地区采用面状复用模式,4×3复用方式(频道配置见表9.5.2),即N=4,每基站3个1200扇形小区或60三叶草形小区,见图9.5.1。对于业务量较大的地区,可从剩余的频率组中借用频道。同频复用距离D=6R。
频道组号 1 各频道组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的频道号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3. 铁路沿线宜采用全向天线,采用带状复用模式,三频组复用方式,同频复用距离D=6R。 9.6 干扰保护比
1. 同频道干扰保护比:
控制信道及列控业务信道C/I≥12 dB, 其他业务信道所在频率的C/I≥9 dB。 2. 邻频道干扰保护比: C/I≥-6dB。
3. 偏离载波400 kHz时的干扰保护比:
19
C/I≥-38dB。
注:工程设计中需对以上C/I另加3dB的余量。
9.7 载波间隔
同小区载波最小间隔至少600kHz、相邻小区频率间隔至少400kHz。
10 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包括传输质量、接续质量和稳定质量。 10.1 传输质量
1. 响度评定值(LR) (1) 定义:
发送响度评定值(SLR):以分贝为单位,用以表示发送系统的响度性能。 接收响度评定值(RLR):以分贝为单位,用以表示接收系统的响度性能。 全程响度评定值(OLR):发送响度评定值,加中继响度评定值,加接收响度评定值,等于全程响度评定值。
(2) 指标要求
1)对GSM-R通信系统终端设备的SLR,RLR的长远目标应符合CCITT G121建议的要求:
? SLR=+7~+9dB ? RLR=+1~+3dB
2)对移动终端设备可适当放宽如下: 手机、头戴机
? SLR=8+/-3dB
? RLR=2+/-3dB(音量放置中间位置) 免提车载台
? SLR=13+1,-3dB
? RLR=2+1,-3dB(音量放置中间位置)
3)对于国内、国际端到端连接的全程响度评定值(OLR)的指标要求: ? OLR最大=29dB ? OLR最佳=10dB 2. 稳定性损耗(SL) (1) 定义:
当移动台工作在话音频带为200~400Hz范围内,并处于最坏的声学条件下,在PLMN与PSTN/ISDN网络连接点(NCP)处,输入输出之间应配置的插入损耗,称之为稳定性损耗。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