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指标要求: 不低于6dB。 3. 时延 (1) 指标要求
1)在PLMN边界与MS发话器(或受话器)之间的最大单向时延:90ms。 2)对MS呼MS的端到端连接的最大时延为:180ms。 4. 数据业务的比特差错率(BER) 待定。 10.2 接续质量
1. 无线覆盖区的无线可通率 无线可通率应按表10.2.1.1取值。
10.2.1.1通信概率指标和覆盖指标 序号 1 2 通信地点 车厢内 沿线、车站 无线可通率 85% 95% 备注 按手持台计算 2. 电路呼损
3. 无线信道呼损应不大于1%。 4. 中继电路呼损
MSC至BSC中继呼损应不大于1%;
MSC至MSC中继呼损应不大于1%;(对于低呼损路由) MSC至固网关口局中继呼损应不大于0.5%。 5. 接续时延
接续时延应满足表10.1.2.1表中的要求。
表10.2.2.1 端到端连接建立时间指标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类别 提供业务时延 端到端连接建立时间 呼叫类型 - 铁路紧急呼叫 同一区域内司机间的组呼 除2.3外,移动终端呼叫固网终端的运营呼叫 除2.3外,固网终端呼叫移动终端的运营呼叫 除2.3外,移动终端之间的运营呼叫 取值 <4s <2s <5s <5s <7s <10s <10s 其他低优先级呼叫
11 接口与信令
21
1. 人机接口Sm
指用户与网络间的接口。主要包括用户对移动终端进行的操作程序,移动终端向用户提供的显示、信号音等。此接口还包括用户识别卡(SIM)与移动终端(ME)间接口的内容。
2. 移动台与基站间接口Um
此接口为空中无线电接口。采用900MHz频段,885-889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930-934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共4MHz频率带宽。双工收发频率间隔45MHz,相邻频道间隔为200kHz,每个频道含8个时隙,采用FDMA,TDMA混合多址接入方式,射频调制方式为GMSK。
3. 基站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间的接口A
A接口为BSS与MSC之间的接口,主要传递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基站管理、移动台等信息。此接口基于2Mbit/s数字接口。
当BSC与MSC不在同一站址,为节省BSC与MSC间传输线路,应尽量采用16Kbit/s×4子复用设备。
4. MSC/VLR与HLR/AUC间的接口D、C
D接口是VLR与HLR之间的接口;C接口是MSC与HLR之间的接口。 此接口用于传递有关移动台位置和用户管理信息,以使移动台在整个服务区中能建立和接收呼叫;传递管理和路由选择信息,以使入口MSC能询问被叫移动台的漫游号码。
此接口为一个至NO.7信令网的接口,基于2Mbit/s数字接口或64Kbit/s。 5. MSC/VLR与其他MSC/VLR间的接口E.G
此接口用于在进行MSC间切换时交换有关的信息,以及在两个MSC间建立用户呼叫接续时传递有关的信息。
此接口基于2Mbit/s数字接口。 6.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至PSTN的接口
GSM-R网通过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其他通信网互通。与PSTN网互通,向用户提供话音、数据、交替的话音/数据业务以及某些补充业务。
接口基于2Mbit/s数字接口。信令规程采用NO.7信令方式。 7.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基站子系统至操作维护中心OMC接口
此接口基于2.4~64Kbit/s CCITT X.25接口或64kbit/s的NO.7信令网接口。 8. GCR与MSC间的接口I
此接口用于有语音组呼或语音广播的需求时,MSC向GCR查询相应的语音组呼和语音广播呼叫参考的数据。接口协议为非标准化的。
22
12 通用无线分组数据业务系统(GPRS)
GPRS用于业务点分散、非周期间断数据传输、频繁小容量数据传输及个别的大容量移动数据传输,也可用于旅客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接入、旅客列车售票、静止图像传输等业务。 12.1 网络结构
12.1.1 GPRS骨干网结构
GPRS骨干网为无线数据业务提供穿透服务,网络结构采取功能分层的思路,分为2个层次,即核心层和边缘层。对于核心层,其功能定位为业务流量的转接和疏通。对于边缘层,要求对业务流量进行汇接,同时提供与业务配合的策略。
GPRS核心网的组建可采用两种方案。方案一,以既有的IP骨干网为承载网络,新设一对顶级DNS(域名服务器),负责区域骨干网DNS无法解析的域名。方案二,各骨干节点通过PPP/FR/ATM等方式进行连接,增设路由器设备。具体方案需综合考虑系统服务质量、建设成本、网络可扩展性以及网络建设速度等因素确定。 12.1.2 本地网组网原则
本地网包括GSN节点和无线网络。
1.GSN节点设置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遵循以下原则:有利于用户的接入,有利于本地网的网络组织,有利于信令网络的组织,便于用户的管理,有利于号码资源的管理,尽量减少SGSN 故障的影响范围和将来进行网络调整的必要性。
2.无线组网应充分利用GSM-R系统的设备资源,保护投资;与GSM-R系统共用频率资源;利用GSM-R系统的基站实现无线覆盖。不单独增加GPRS系统基站。 12.2 路由组织
1. Gb接口
Gb接是PCU与SGSN之间的接口。Gb接口的网络组织可采用以下3种方式: (1)
GPRS Gb接口上的话务和GSM Ater接口上的话务直接复用到同一物理传
输链路上,利用GSM-R网已有的传输中继传至MSC,在MSC 侧将GPRS业务流与GSM话音业务流进行分离。
(2) (3)
通过帧中继网实现。 通过专用SDH E1 实现。
2.Gn接口是SGSN 之间以及SGSN 与GGSN 之间的接口。实现方式如下: (1) 采用以太网的连接方式;
(2) 采用专用的IP网络进行连接,即GGSN或SGSN均连至各自本地网内的IP
网络路由器上,通过专用的I P网络达到连通性。 (3) 通过SDH2M 传输或DDN专线连至上一级核心节点。
23
3.Gi接口是GPRS网络中GGSN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的接口,GPRS 网络在与外部IP网络进行连接时,可以采用的方式:
(1) IP专线; (2) IPOver SDH; (3) IP Over ATM等方式。 12.3 服务质量
GPRS业务QoS通过以下指标衡量: 12.3.1 优先等级
分为3级,1级高优先级;2级,正常优先级;3级,低优先级。 12.3.2 延迟等级
GPRS定义了4个延迟等级,本规划暂取定1级延迟等级,其中“95%”指95%的的包的延迟满足标准规定。
表10.2.1 GPRS业务延迟等级 包的大小 延迟等级 1 2 3 4 128字节 平均延迟 <0.5s <5s <50s 95% <1.5s <25s <250s 1024字节 平均延迟 <2s <15s <75s 95% <7s <75s <375s 无规定 12.3.3 可靠性级别
表10.2.2 GPRS业务可靠性级别 可靠性 SDU丢 级别 1 2 3 SDU重 SDU非顺 SDU出 应用特性说明 失概率 传概率 序到达概率 错概率 10-9 10-4 10-2 10-9 10-5 10-5 10-9 10-5 10-5 10-9 10-6 10-2 差错敏感,无纠错能力,有限容错能力 差错敏感,有限纠错能力,较好容错能力 差错不敏感,有纠错能力,强容错能力 12.3.4 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用户数据速率,包括峰值吞吐量和平均吞吐量。
1. 峰值吞吐量是在Gi和R参考点按照每秒钟8位组为单位测量的,规定数据在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