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一、单选题 1. A 2. B 3. C 4. A 5. B 6. C 7. B 8. B 9. A 10. D 11. D 12. B 13. B 14. A 15. B 16. D 17. A 18. A 19. D 20. A 21. A 22. A 23. B 24. C 25. B 26. C 27. B 28. C 29. C 30. D 31. C
第 9 页 共 15 页
32. C 33. B 34. A 35. C 36. B 37. A 38. A 39. B 40. C 41. A 42. B 43. D 44. D 45. D 46. B 47. B 48. B 49. C 50. A 51. C 52. B 53. B 54. B 55. A 56. D 57. A 58. B 59. D 60. C
二、判断改错题
61. 是 62. 是 63. 是 64. 是
65. 非,更正:净年值与净现值是。
66. 非,更正:敏感性越高的因素给项目带来的风险不一定越大。
第 10 页 共 15 页
67. 是
68. 非,更正:“各年盈余资金”改为“各年累计盈余资金”。 69. 是
70. 非,更正:折旧费是项目建设期投资的逐年回收额,不是现金流出。 71. 非,更正:影响因素是资金数额,资金流动的时间以及利率。 72. 非,更正:NPV<0,说明该方案不可行。 73. 是 74. 是
75. 非,更正:通常产品的市场价格应高于盈亏平衡价格。 76. 非,更正:“流动比率”改为“速动比率”。 77. 非。更正:不成立。
78. 非。更正:现值在第1年初,第一期年值发生在第1年末。
79. 非。更正:当全部投资的内部收益率增大时,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的变化要根据债务
比来看。
80. 非。更正:盈亏平衡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是根据设计生产能力产量设定的。 81. 非,更正:净年值与净现值是。 82. 是
83. 非。更正:通常产品的市场价格应高于盈亏平衡价格。 84. 是 85. 是
86. 非,更正:折旧费是项目建设期投资的逐年回收额,不是现金流出。
87. 非,更正:内部收益率的大小不仅与项目的初始投资有关,而且与各年的净收益大小
有关。
88. 非,更正:在概率分析中,不确定因素的概率分布是已知的。 89. 非,更正:敏感性越高的因素给项目带来的风险不一定越大。 90. 非。更正:净现值率反映了投资的使用率。
91. 非。更正:敏感性越高的因素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并不一定越大。 92. 是
93. 非 更正:核心内容是比选出最佳经济效果的技术方案 94. 是 95. 是
96. 非 更正:内部收益率的大小不仅与项目初始投资有关,而且与各年的净收益大小
有关。
97. 非 更正:敏感性越高的因素给项目带来的风险不一定越大。 98. 是 99. 是
100. 非 更正:国民经济评价中的直接和间接效果都应该采用影子价格计量。
第 11 页 共 15 页
三、计算题 101. 解:Pt = 5 – 1+
9000018400= 4.75(年);Pd = 7 – 1 + = 6.3(年)
12000061650NPV = - 250 000 – 200 000(P/F,10%,1)+ 120 000(P/A,10%,9)(P/F,10%,1)=19.64(万元)
i = 15% ,NPV = 7.42 万; i = 20% ,NPV = - 1.36万 ∴IRR = 15% + 年份 现金流入 现金流出 累计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现值 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
7.42×5% = 19.2%
7.42?1.360 1 -200000 -450000 -181800 -431800 2 12000 -330000 99120 -332680 3 12000 -210000 90120 -242560 4 12000 -90000 81960 -160600 5 12000 30000 74520 -86080 6 12000 150000 67680 -18400 7 12000 270000 61560 43160 -250000 -250000 -250000 -250000 102. 解:先求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均大于基准投资收益率,均为可行方案。
i = 15%,△NPV1 = -(3000 – 2000)+(780 – 580)(P/A,15%,10) = 3.8
i = 20%,△NPV2 = -(3000 – 2000)+(780 – 580)(P/A,15%,10)= - 161.6 △IRRAB = 15% + 3.8/(3.8 + 161.6) ×5% = 15.1>10%, ∴B比A优 i=5%,△NPV1 = -(4000 – 3000) + (920 – 780)(P/A,5%,10)= 81.08 i=8%,△NPV2 = - (4000-3000)+ (920 – 780)(P/A,5%,10)= - 60.6 △IRRB C = 5% + 81.08/(81.08 +60.6) × 3% = 6.7<10% ∴B比C优 ∴B优。
103. 解:NPVA = - 5000 + 1200(P/A,15%,10) + 200(P/F,15%,10) = 1072(万元)
NPVB = - 6000 + 1400(P/A,15%,10) =1027(万元) NPVA>0,NPVB>O得到 A、B方案可行,(A优于B) △ IRR = 13.8%
当基准折现率小于13.8%是,方案B较好。
104. 解:①最小公倍数法
PCA = 150 + 15(P/A,10%,30) + 150(P/F,10%,15) = 327.32
PCB = 100 + 20(P/A,10%,30) + 100(P/F,10%,10)+100(P/F,10%,20) = 341.95 PCA < PCB ∴A优。 ②费用年值法
ACA = 15 + 150(A/P,10%,15) = 34.72 ACB = 20 + 100(A/P,10%,10) = 36.27 ACA <ACB ∴A优
105. 解:NPVA = - 600 + 250(P/A,12%,10) = 812.5,NPVRA = 1.35—③
NPVB = - 640 + 280(P/A,12%,10)= 942,NPVRB = 1.47—② NPVC = - 700 + 310(P/A,12%,10)= 1051.5,NPVRC = 1.50—①
第 12 页 共 1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