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顶泵站是给主顶油缸供油以及主顶油缸回油的设备,该泵站安装在工作井旁,可远程控制。
3.4.5、后背墙安装
本工程工作井W-87,W-89均为双向顶进。施工时,从W-87工作井顶向W-86接收井,W-89工作井顶向W-88工作井时,按工作井设计图示制安后背墙,外附着4cm钢板,顶进时,便于墙面整体受力。在W-87工作井顶向W-86接收井及W-89工作井顶向W-88接收井顶管完成后,调整方向,由W-87工作井顶向W-88 井,由W-89工作井顶向W-91终端接收井时,选用周转使用的装配式后靠背。后靠背用I20号工字钢焊成一堵墙,为顶管的反力提供一个垂直的受力面,正面焊一块4cm厚钢板,使各工字钢受力更均匀。后靠背的孔隙中灌满自密砼,形成一道由钢板、工字钢和砼组成的复合后靠背,承受千斤顶传来的顶进反力。后靠背安装无误后,在后靠背与井壁间浇筑砼,并在砼与井壁之间垫一层150mm厚的木板,调整砼与井壁之间的应力分布,以使井壁受力均匀。
3.4.6、穿墙止水
穿墙止水法兰式安装在管节外壁与井壁之间的构件,其主要作用是在顶进过程中防止工作井外的泥、水沿管壁流入井内。
3.4.7、泥浆搅拌及压注系统
泥浆搅拌及压注系统是将膨润土搅拌成泥浆并充分膨化后输送到管壁与土体之间的设施的总称,本工程地质基本上为回填土及粉质粘土,部分未强风化泥岩或V级砂岩,岩体凿除开挖后稳定性较差。在泥岩或页岩段直线顶管中采用一次注浆加固并润滑,浆体配
- 7 -
合比采用水:泥浆:膨润土为(0.44:0.50:0.06。),该系统安放在主顶油缸旁边和机头后方位置,对土体与管道外壁进行填充及润滑。注浆压力在0.04~0.57MPa并根据管顶外部围岩情况合理确定。局部穿越填土段,因回填土,孔隙率大,计划在长距离直线顶管中采用双层注浆(第一层注体配合比为水:泥浆:膨润土:水泥为(0.41:0.46:0.06:0.07);第二层注浆各项参数采用穿越岩体段注浆参数。
3.4.8、中继站
中继站的结构主要由壳体、油缸、密封件等主要部件组成。油缸的供油是在中继站附近安装一台中继站油泵供给,每个中继站由专人管理,统一听从总站指挥。中继站结构参见下图3-3所示:
3-3 中继站示意图
中继站在安放时,第一只中继站放在比较前面一些。因为掘进机在推进过程中推力的变化因土质条件的变化而有较大的变化。所以,当总推力达到中继站总推力30%时,就安放第一只中继站,以后每当达到中继站总推力的50%时,安放一只中继站。而当主顶油缸达到中继站总推力的60%时,就必须启用中继站。
- 8 -
3.4.9、顶管设备
顶管设备主要由工具管、后背、油缸支架、主顶油缸、主顶泵站、千斤顶、导轨、穿墙止水、泥浆搅拌及压注系统组成。
3.5、工具管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手掘式顶管工具管,工具管是顶管的关键机具,其主要作用为:掘进、防坍、出土、导向。利用工具管可以在此控制出土量,以便进行施工作业。手掘式顶管的操作要领如下图3-4所示:
- 9 -
3.5.1、顶管流程(详见3-4顶管施工流程图)
测量控制网 顶管准备 吊机进场 顶进设备进场 导轨拼装 后座顶板安装 机械就位 后座千斤顶安装 井内其它设备安装 机头调试 拆除洞口砖墙 后座顶进 顶管掘进机穿墙 工具头进行试运转 安装出渣轨道 穿墙止水安装 测量 轴线高程控制网 压浆 拌浆 顶管掘进机推进 出渣 出渣轨道 供电 配电间 管段顶进 管节下井 砼管套接 砼管验收 加入中继间 中继千斤顶安装 中继泵站安装 管道导入接收井 接收井封墙拆除 临时止水 吊出掘进机 接收简易导轨铺设 清理接收井 管内设备转移 竣工测量
图3-4 顶管施工流程图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