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NH2+OCNHCOH
(1)A的分子式是C6H6,A→B的反应类型是 。 (2)B→C是硝化反应,试剂a是 。 (3)C→D为取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 (4)E的结构简式是 。 (5)F含有的官能团是 。 (6)G→X的化学方程式是 。
(7)W能发生聚合反应,形成的高分子结构简式是 。
(8)将下列E + W→Q的流程图补充完整(在虚线框内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
26.(13分)脱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指NO和NO2)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是环境保护的主要课题。
(1)以漂粉精溶液为吸收剂脱除烟气中的NO,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ⅰ.4NO(g) + 3O2(g) + 2H2O(l) = 4HNO3(aq) ?H1 =﹣423 kJ·mol-1 ⅱ.Ca(ClO)2(aq) = CaCl2(aq) + O2(g) ?H2 =﹣120 kJ·mol-1
ⅲ.3Ca(ClO)2(aq) + 4NO(g) + 2H2O(l) = 4HNO3(aq) + 3CaCl2(aq) ?H3 ① ?H3 = kJ·mol-1 。
② 反应ⅲ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是 。
(2)HClO可有效脱除NO,但HClO不稳定,实际应用中常用其盐。C12和Ca(OH)2
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次氯酸盐脱除NO的主要过程如下:
a.NO+HClO = NO2+HCl b.NO + NO2+H2O ? 2HNO2 c.HClO+ HNO2 = HNO3+HCl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烟气中含有的少量O2能提高NO的脱除率 B.NO2单独存在时不能被脱除
C.脱除过程中,次氯酸盐溶液的pH下降
(4)研究不同pH、不同温度下漂粉精溶液对NO脱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图2。
图1 图2 ① 图1中,pH降低NO脱除率增大的原因: 。
② 脱除过程中往往有Cl2产生,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 图2中,60~80℃ NO脱除率下降的原因: 。(至少答出两点)
27.(13分)以废旧锌锰电池中的黑锰粉(MnO2、MnO(OH)、NH4Cl、少量ZnCl2及炭
黑、氧化铁等)为原料制备MnCl2,实现锰的再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1)过程Ⅰ,在空气中加热黑锰粉的目的是除炭、氧化MnO(OH)等。
O2氧化MnO(OH)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溶液a的主要成分为NH4Cl,另外还含有少量ZnCl2等。
① 溶液a呈酸性,原因是 。 ② 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将 (填操作),可得NH4Cl
③ 提纯NH4Cl粗品,有关性质数据如
化合物 熔点 沸点 ZnCl2 365℃ 732℃ NH4Cl 337.8℃分解 —— 溶液a 粗品。 下:
根据上表,设计方案提纯NH4Cl: 。
(3)检验MnSO4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取少量溶液,加入 (填试剂和现象),
证明溶液中Fe3+沉淀完全。
(4)探究过程Ⅱ中MnO2溶解的适宜条件。
ⅰ.向MnO2中加入H2O2溶液,产生大量气泡;再加入稀H2SO4,固体未明显溶解。
ⅱ.向MnO2中加入稀H2SO4,固体未溶解;再加入H2O2溶液,产生大量气泡,
固体完全溶解。
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ⅱ中MnO2溶解的原因: 。
② 解释试剂加入顺序不同,MnO2作用不同的原因: 。
上述实验说明,试剂加入顺序不同,物质体现的性质可能不同,产物也可能不
同。
28.(15分)某小组探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的反应。
实验I:向某浓度的KIO3酸性溶液(过量)中加入Na2SO3溶液(含淀粉),一
段时间(t秒)后,溶液突然变蓝。
资料:IO3-在酸性溶液氧化I-,反应为IO3- + 5I- + 6H+ = 3I2 + 3H2O (1)溶液变蓝,说明Na2SO3具有 性。 (2)针对t秒前溶液未变蓝,小组做出如下假设:
i.t秒前未生成I2,是由于反应的活化能 (填“大”或“小”),反应速
率慢
导致的。
ii.t秒前生成了I2,但由于存在Na2SO3,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I2被消
耗。
(3)下述实验证实了假设ii合理。
实验II:向实验I的蓝色溶液中加入_______,蓝色迅速消失,后再次变蓝。
(4)进一步研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反应的过程,装置如下。
实验III:K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如下表:
①
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现象是 。
② 0~t1时,从a极区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直接向a
极区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未变蓝。判断IO3- 在a极放电的产物是 。
③ 结合反应解释t2~t3时指针回到“0”处的原因: 。
(5)综合实验I、II、I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I、II,t秒后溶液变蓝,I中SO32-被完全氧化 B.对比实验I、III,t秒前IO3- 未发生反应
C.实验III中指针返回X处的原因,可能是I2氧化SO32-
29.(17分)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AD两大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导致形成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纤维缠结,两种情形均引起神经元凋亡,使患者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大蒜素是大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和抑制脑细胞凋亡等作用。为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的影响,
偏转 位置 表盘 时间/min 0~t1 右偏t2~t3 指针回到“0”处,又返至“X”t4 指针 归零 至Y 处;如此周期性往复多次…… K闭合后,取b极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