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3 13:56: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鉴定和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抗性评价分级及鉴定结果有效性判断。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200×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Technological

Standrad

on Rice Varieties against the False Smut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 言

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目录。 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学院、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二明、肖启明、王金辉、郑和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鉴定和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抗性评价分级及鉴定结果有效性判断。

本标准适用在田间病圃对一季稻(中稻、一季晚稻)和晚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和水稻种质抗稻曲病筛选。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条款(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种子质量标准GB/T 4401.1-1996.

3 术语和定义

3.1自然诱发(natural induce)

在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和病原物存在的条件下,病原物借自然因素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 3.2人工接种(artificial inoculation)

采取人工方法将病原物直接或间接接种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如喷雾法、涂抹法、注射法、针刺法等。

3.3抗病性鉴定(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通过自然诱发或人工接种等方法,将病原物直接或间接接种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并依据相关的抗性评价标准,来区分品种的抗病性。

4 鉴定方法

4.1 鉴定病圃选择与气象条件

鉴定病圃应在水稻栽培的山区,稻田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被选点所在县级气象部门近10年内连续5年主要气象因子达到表1条件中的至少3项。

表1 鉴定点的县级气象因子指标(8月10日~9月10日)

降雨日数1) 日平均温度 相对湿度 (%) ≥75 平均日照 (h) ≤5 (d) (℃) ≥12 ≤28 注1):日降水量≥0.1mm为1个降雨日 4.2 病圃育苗

供试品种(含感稻曲病对照品种),作一季稻种植,播种时间在每年5月中旬,依照品种生育期分批播种,每品种用种量60g,播前经2%福尔马林液或85%强 氯精(三氯异氰尿酸)300~500倍液浸种12h消毒,再换清水浸种2d,每天换清水1次,接着按常规催芽,当芽长达约0.5cm后,播于试验秧田,每 品种播种行长50cm,播种宽5cm,行距10cm,3次重复(每重复播种量20g),各区组供试品种随机排列。播种后盖膜防鼠。移栽苗龄30d(从播种 至移栽)。播种方式如图1。

图1 秧田播种方式示意(各区组供试品种随机排列)

4.3 病圃栽培

供试品种于6月下旬移栽,按区组随机排列,每品种3次重复,插单株,每小区80丛,即10行,每行8丛,株行距为16cm×21cm,在参鉴品种四周插种保护行,按高产栽培方式进行田间管理。田间栽培方式如图2。

图2 田间鉴定方式示意(各区组供试品种随机排列)

4.4病圃管理

病圃施肥按高产栽培要求,施用纯氮(150~180)kg/hm2,氮钾肥比1: 2~3。秧田期占总纯氮1/4,以50%作基肥,其余50%分两次于二叶期和移栽前7d追施;移栽田占总纯氮3/4,以60%作基肥,其余40%分两次于 秧苗返青和孕穗期追施。秧田和大田害虫防治正常进行,孕穗前期可施用杀菌剂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此后不再施用杀菌剂。 4.5接种

在自然诱发的基础,为确保菌源量充足,用PS培养液培养病菌分生孢子和菌丝 (附件A),当鉴定品种中某个品种率先进入孕穗末期(幼穗分化7~8期)进行第1次喷雾接种,第2次在50%品种的10%稻株抽穗时进行,接种于 16:00进行。接种菌液为菌丝片段与薄壁分生孢子含4%马铃薯汁的混合液(附件B),用喷雾器作喷雾接种。喷雾时要求整个穗部能见到菌悬液。 4.6调查

于品种腊熟期至黄熟期,即大约于第2次接种后25~30d进行调查。每个小区全部调查,记载病丛数、病穗数、每穗病粒数,计算病丛率、病穗率和平均每穗病粒数。并记录接种期间的天气情况(附件C)、品种生育期(附件D)及品种抗性鉴定结果(附件E)。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5tqo9t24a9s4tk8l1e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